字體大小:

治病也致胖藥物的體重剋星

生病吃藥是不得已的,但是有些治療用藥容易導致體重增加,這對注重健康管理或身材外貌的病人來說,實為一大困擾。因此在服用這些藥物之前,應有心理準備,最好同時採取低卡路里飲食及增加活動的方式來預防體重失控。

因藥物而導致的體重增加,經常是發生在開始服藥後的前12週,可能會造成病人服藥的配合度變差,使得療效不如預期。所以病人在接受治療時,醫師、藥師有必要告知其所使用的藥物可能會出現誘發體重增加的副作用,並給予飲食、運動、改變生活型態方面的衛教,以加強體重的控制。若體重過度增加,病人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或更改用藥。

可能誘發體重增加的藥物,主要有口服降血糖藥物、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癲癇藥物、口服避孕藥及荷爾蒙製劑、抗組織胺、胰島素、類固醇等,分別敘述如下:

口服降血糖藥物
易造成體重增加的口服降血糖藥物有3大類:
1.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s):主要作用是增加胰島素分泌,因而使體重增加。第一代藥物如:Tolbutamide(OrinaseR)、Tolazamide(TolinaseR)、Chlorpropamide(DiabineseR);第二代藥物如:Glibenclamide(EugluconbR)、Glipiride(GlidiabR)、Glimepiride(AmarylR)、Gliclazide(DiamicronR)。

2.Meglitinids類:此類藥物有Repaglinide(NovonormR)和Nateglinide(StarlixR),與磺醯尿素類同樣作用在胰臟b細胞膜上的鉀離子通道,藉由鈣離子湧入細胞導致胰島素的釋放,因而有低血糖的副作用以及體重增加的情形。

3.Thiazolidinediones(TZD)類:屬胰島素增敏劑,可活化細胞核表面接受器PPAR-g,降低胰島素阻抗作用,增加脂肪細胞對游離脂肪酸的攝取,以及增加骨骼肌攝取葡萄糖,降低空腹血糖。此類藥物包括Rosiglitazone(AvandiaR)和Pioglitazone(ActosR),易因脂肪細胞增生及水腫而造成體重增加。

抗憂鬱藥物
抗憂鬱藥物導致體重增加的作用機轉,包括藉由阻斷正腎上腺素激性a2及血清素5HT的接受器而增加食慾,藉由阻斷組織胺H1接受器作用,降低其活性,以及其他降低身體基礎代謝率的機制,以致體重產生變化。

1.三環類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Imipramine、Doxepin、Clomipramine等,造成體重增加的作用機轉,包括增加食慾及對甜食與碳水化合物的渴望。體重增加的情況會隨著服用劑量的增加與治療期的長短而改變,尤其在治療初期的前幾個星期,增加幅度較為明顯。每個月增加的體重約為0.57-1.37公斤。其中,Amitriptyline及Imipramine是這類藥物中造成體重增加幅度最大的藥品,曾有病人服用後體重增加了15公斤。

2.單氨氧化?(MAO)抑制劑:MAO-A類的Moclobemide及MAO-B類的Selegiline(SeginineR)、Pargyline,都有使胃口大增的持續性副作用。

3.Mirtazapine(RemeronR):屬於正腎上腺素激性及血清素接受器拮抗劑,為四環類的抗憂鬱藥,副作用包括頭暈、鎮靜、口乾和食慾增加、體重增加等。有研究顯示,以Mirtazapine治療1-5個月,病人體重增加了2.4-16公斤。

4.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與正腎上腺素激性及血清素混合作用類藥物:如:Fluoxetine(KinxetinR)、Venlanfaxine(EfexorR),造成體重增加的幅度不大,通常不會超過5公斤。

抗精神病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是與體重增加最有關係的一類藥物。抗精神病藥物分為二大類:一為傳統抗精神病藥物:Chlorpromazine、Fluphenazine、Haloperidol、Lithium、Perphenazine、Thioridazine、Thiothixene、Trifluoperazine,可有效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正性症狀(妄想、幻聽、情緒激動、思想紊亂)。它對體重增加的影響,約在用藥後3-4個月達到尖峰,可能與食慾增加、活動量下降、泌乳素過高,以及性腺功能異常有關。另一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Aripiprazole、Clozapine、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Ziprasidone,可有效治療正性、負性症狀(缺乏動機、注意力下降、社交退縮、冷漠)、改善病患認知功能,且有較低的錐體外副作用(肌肉攣縮、扭曲呈現怪異姿勢,如嘴巴歪斜、吐舌或捲曲、眼球上吊、頸向後仰、歪頭、煩躁不安、靜坐不能)。

抗精神病藥物造成體重增加的現象,不會隨著服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約在1-7公斤之間,食慾變好可能是原因之一。抗精神病藥物與控制食慾之神經傳導物質接受器的親合性及強度有關,其中的阻斷多巴胺D2接受器、血清素接受器5HT2C會增加食慾。GABA(g-aminobutyricacid;g-氨基丁酸)及體內Leptin、TNF-a、IL-2等細胞激素,被推測也與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體重增加有關。

服用Clozapine(ClopineR)及Olanzapine(ZyprexaR)的病人,在服用藥物的前12週,體重增加最多。藥物治療研究發現,服用Clozapine第10週時,體重增加約4.45公斤,增加幅度最大;服Olanzapine、Risperidone及Ziprasidone等藥物的病人,體重分別增加為4.15公斤、2.1公斤及0.04公斤。

鋰鹽類藥物
鋰是一種重量最輕的金屬化學元素,具有平穩情感的功能,可抗躁鬱及抗憂鬱,副作用為口渴、多尿、嗜睡、疲勞、體重增加等。女性或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為誘發鋰導致體重增加的潛在危險因子。

長期服用鋰治療的病人大約有65%會面臨體重增加的問題。導致體重增加的作用機轉包括:阻斷腎小管的作用,使病人因口渴而飲用高熱量的飲料;阻斷多巴胺D1接受器及增加GABA神經傳導的作用,使病人食慾增加;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下降,通常發生於持續用藥治療的前24週。

抗癲癇藥物
Carbamazepine(TegretolR)、Gabapentin(NeurontinR)、Valporicacid(DepakineR)等3種抗癲癇藥物與體重增加較有關係。導致體重增加的作用機轉:一為增強GABA神經傳導的作用而導致食慾增加及基礎代謝率降低;另一為降低血中葡萄糖的濃度而導致食慾增加。成人長期服用Valproicacid,體重大約會增加5-49公斤。

至於服用Carbamazepine造成體重增加的相關資料雖然較少,但有些癲癇患者在服用兩個月後,體重增加了7-15公斤。亦有研究報告顯示,大約15%的局部性癲癇患者服用Gabapentin之後,隨著服用的劑量增加,體重也逐漸上升。

口服避孕藥及荷爾蒙製劑
女性的雌性素具有抑制體重上升的作用,所以停經後體重容易上升,腹部脂肪更易堆積。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的青少年及女性病人,服用荷爾蒙類避孕藥造成體重增加的比率較高。若以黃體素medroxyprogesterone治療1-5年,病人體重平均會增加4.3-8.9公斤,這可能和黃體素造成的水份滯留有關。用於更年期婦女的荷爾蒙補充療法HRT也有令體重增加的副作用,補充治療以不超過5年為原則。

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藥物臨床上用來緩解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皮膚炎、癢疹等。自1940年第1個抗組織胺Diphenhydramine上市後,陸續又有較不具親脂性、較不會通過腦血管障壁誘發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等副作用的第2代抗組織胺藥物Loratadine、Cetirizine、Desloratadine、Levocetirizine上市,此類藥物會將身體組織胺與接受器的作用阻斷,因促進食慾而導致體重增加。

胰島素
糖尿病患用於控制高血糖的胰島素注射,平均會增加5-10公體重。長效胰島素製劑Insulinglargine與Insulindetemir,經皮下注射後,24小時緩慢平穩地釋出,有較佳的血糖控制和較低的體重增加率。

類固醇
糖皮質類固醇類(Glucocorticoids)可誘發體重增加,導致肥胖組織聚集在身體中央部位,對健康的危害較周邊性肥胖來得高。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會出現體重上升、軀幹中心性肥胖、四肢相對脂肪減少、月亮臉、水牛肩、皮膚變薄易瘀青、血壓高、肌肉無力、骨質疏鬆等症狀,亦即所謂的庫欣氏症候群。

例如Prednisolone,造成體重增加的情形會隨著服用劑量增加而增加,每天服用1年後,病人體重可以增加2-13公斤。原則上,若是因為服用類固醇而造成源自腦下垂體的庫欣氏症,只要停止或減少服用即可獲得改善。

其他藥物
抗甲狀腺藥物如:Propylthiouracil、Methimazole,也有使體重增加的副作用。能有效預防偏頭痛發作的Flunnarizine為鈣離子阻斷劑,亦能增加食慾,使體重增加。

有研究顯示,體重每增加5公斤以上,會使健康成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第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顯著增加,而當身體質量指數(BMI)≧25kg/m2,罹病率及死亡率也會大幅提高,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已的體重控制,尤其在必須使用上述藥物治病時,體重管理更要加把勁。


參考資料
1.Professinal's Handbookofpsyc hot ropicdrugs.2001
2.Drugin for mation Handbook.2008
3.The Annalsof Pharmaco the rapy1999
4.J.Psychiatr.Res.1998
5.21世紀臨床精神藥物學沈武典
本文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藥師 經綪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