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你搖頭嗎!」-搖頭丸傷害知多少?

文�臺北市立療養院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潘俊宏

搖頭丸文化的隱憂

搖頭丸(或稱為快樂丸)是一種混合興奮劑與迷幻藥兩種特質的合成藥
物,濫用現象肇始於一九八○年代中期,隨著Raves party電子音樂文化
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搖頭丸濫用於歐美一發不可收拾。國內的搖頭丸現
象在最近四年亦逐漸浮現,反毒工作的困難度和國外沒有兩樣。與國人
印象中,海洛因或安非他命等毒品使用者相較,搖頭丸使用族群的特質
並不太相同,危害性卻因為使用族群迅速擴展而持續上升,許多原本可
能不會接觸毒品的民眾,在防備心不足的情形下開始使用;而我們近來
在臨床醫療與看守所諮詢業務中,注意到使用者對於搖頭丸資訊有不少
誤解,甚至有許多「憧憬」,這種情形也相當程度助長了氾濫現象。

目前的搖頭丸使用現象

多重藥物使用:使用者經常將搖頭丸與大麻或酒精等藥物併用。而製
 藥者為了增加藥物的依賴性與刺激性,經常混雜甲基安非他命、麻黃
 素、海洛因、K他命或其他迷幻藥物等等,使藥物傷害性更形擴大。

入門藥現象:簡易的口服使用方式,造成濫用門檻降低,許多人還不
 會抽煙,已經吃過搖頭丸。

低年齡化:高中、高職學生族群增加,年齡仍有往下延伸趨勢。

高學歷化:包括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使用者。

專業人士:例如金融、高科技、補教、醫療等專業人士。

女性族群:與其他非法藥物相較,女性對搖頭丸排斥度降低。

販售、擴散的普遍化:許多原本僅是使用者,後來跟著一起販賣或介
 紹朋友使用而獲利,此現象亦存在學生族群中。

增量現象逐漸浮現:臨床上,開始看到長期使用的個案,伴隨著使用
 劑量逐漸增加或是心理依賴現象發生。

長期使用發生後遺症個案逐漸增加:開始有使用者因為注意力變差、
 嚴重焦慮、失眠、暴躁、憂鬱等情形前來求助,也有個案因為發生幻
 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而住院治療。

危險性行為的增加:此部分造成的後果,例如性傳染疾病、未成年懷
 孕等情形對於青少年已造成莫大壓力。

使用地點擴散:原本僅常見於舞廳或pub,後來在KTV、卡拉OK、校園
 、派對、或私人場所等地,也會看到搖頭族群。


急性及慢性危害

●急性危害:

 心血管系統、腦血管系統意外,例如腦中風、心肌缺氧或梗塞個案的
 增加。精神症狀,包括幻覺、錯覺、被害感、嚴重焦慮、失眠等。身
 體不適,包括肌肉緊張、牙關緊咬、噁心感、視力模糊、暈眩、盜汗
 等。

●慢性危害:

 學習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傷害,腦細胞死亡(特別是血清素相關細
 胞),心理依賴及渴藥現象,衝動、憂鬱等情形。


防治工作的急迫性

在使用搖頭丸的族群中,經常發現有許多似是而非的想法,像是搖頭丸
不會成癮、不會傷害身體、不會傷害大腦、偶而使用沒關係、或是記得
補充水分就好等等;某些資訊甚至以曖昧態度來推崇搖頭丸的使用,例
如以過去心理治療史中曾有部份醫師使用,或者部分公眾人物及偶像亦
曾使用,來對目前的使用情形予以合理化,或暗示為一種流行風潮,但
是卻都刻意地忽略更多有關搖頭丸傷害性的證據,使民眾對搖頭丸的瞭
解失之偏頗,這些現象都值得我們重視。

更深層地看,如果有這麼多人,不顧後果地希望藉由藥物迅速得到快樂
、放鬆或者與人親近的感受,我們應該可以體會搖頭族在心靈上的苦悶
,若是能設法從營造快樂、舒適、人情味的環境,培養個人休閒、減壓
的能力等方面予以協助,同時使個人困擾得到瞭解與紓發,雖然無法完
全消除搖頭丸濫用的現象,但也未嘗不是解決問題的另一蹊徑。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