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Enteroviruses Infection with Severe Complications

本節所述之腸病毒群為除小兒麻痺病毒以外之其他腸病毒。
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acute lymphonodular pharyngitis)、發燒合併皮疹(febrile illness with rash)。

疱疹性咽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6天。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為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

流行性肌肋痛: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病程約1週。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持續4∼14天。

發燒合併皮疹:與各類型克沙奇及伊科病毒都有關,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主要腸病毒群出現之臨床症狀見附件。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在1997年以前,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共3型(1至3型)、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含23種A型(A1至A22型,A24型)及6種B型(B1-B6型)、伊科病毒(Echovirus)共30型(1至33型,但8、10及28型除外)及腸病毒(Enterovirus)(68型〜)等60餘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Human enterovirus 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詳細分類如下表:
種 類 血 清 型
Human enterovirus A
(HEV-A) Coxsackievirus A2~8, 10, 12, 14, 16
Enterovirus 71, 76, 89~92
Human enterovirus B
(HEV-B) Coxsackievirus A9
Coxsackievirus B1~6
Echovirus 1~7, 9, 11~21, 24~27, 29~33
Enterovirus 69, 73~75, 77~88, 93, 97~98, 100~101
Human enterovirus C
(HEV-C) Coxsackievirus A1, 11(15), 13(18), 17, 19~22, 24
Enterovirus 95~96, 99, 102
Poliovirus 1~3
Human enterovirus D
(HEV-D) Enterovirus 68, 70, 94
New(unclassified)
Loading…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