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人氣

      881

      累積人氣

      11

      粉絲數

      125

      回答數

      7

      文章數
身心科醫師的美麗與哀愁
2007-10-25 00:00:00 作者:賴仕涵 分類:心情點滴
獻給 受夠了在大醫院看身心科 看診十分鐘就拿到藥單 還沒說完就被請出診間 以及 受夠了在坊間自費心理諮詢 每談一小時花費兩三千元 還沒改善就又有經濟壓力 的朋友們   *身心科?心身科?精神科? 台灣地區有史以來名稱最多樣的科別! 精神科:長期以來受到污名化,導致不少醫院不採用這 個名稱。 身心科:強調身、心健康是會互相影響的。 心身科:更進一步強調,『心理』健康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心理科、睡眠醫學科、自律神經失調科,或是乾脆不掛科別。   *身心科?心身科?精神科? 結果以下烏龍狀況頻頻發生: 掛錯號: 想掛『身心科』結果掛號人員聽成『神經科』(神經內科、腦神經科)。 狀況相反,中風、骨刺要看神經科掛成身心科,好言解釋我不看那一科病人卻聽不進去。這時就只好使出絕招:『我是看精神科的喔!』病人就懂了。 掛不到號: 慢性病患:『醫師,你們醫院怎麼沒有精神科?那我要怎麼拿藥?』 失眠病人:『你們醫院竟然沒有睡眠障礙科?人家其他大醫院都有!』   *常見的疑問 看身心科的都是哪些人? 看身心科會不會被當作精神有問題? 看身心科會影響工作?不能投保?   *看身心科的都是哪些人? 提供賴醫師患者疾病別給大家做個參考: 40%:失眠 30%:壓力、焦慮、自律神經失調 25%:憂鬱症 <5%:其他精神疾病 絕對不像以前大家所想像的,看身心/精神科就表示精神有問題!   *看身心科會不會被當作精神有問題? 的確還是有不少民眾會抱著這樣的擔心。 也的確有不少人還是對身心科抱持著負面、過時、歧視的看法。 這也就是要製作這份文件的其中一個原因囉! 我常會問有此擔心的就診者:你剛才在外面候診時,有覺得哪個和你一起等的人看起來像精神有問題嗎?   *看身心科會影響工作? 其實不管是身心科還是其他任何科別,醫師都有保密的責任∼即便是你的家人,除非本人同意,否則醫師是不能透露病情的!當然更別提其他外人、或是雇主了。 健保局抽審病歷,如果剛好抽到你的病歷自然就會看到內容。不過他們當然也有保密的義務,也不能透露給他人知悉。 除非你申請並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雇主替你加入健保時才會得知你有重大疾病(因為健保費用會有補助)。   *看身心科不能投保?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 有些保險公司連憂鬱症入院治療,還是會按日支付住院費用補助。 有些保險公司卻連患有輕度憂鬱症者都不同意加保。 所以就得事先瞭解清楚,以免事後吃虧!   *何時該看身心科? 失眠、中老年睡眠障礙、睡眠品質不佳影響白天精神。 緊張、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焦慮、強迫症、創傷後症候群。 憂鬱(不管是莫名其妙沒有原因,或因為失戀、課業、經濟、家庭壓力)、躁鬱、產後憂鬱、經前不悅、更年期情緒不穩。 壓力過大身心俱疲、不懂調適抒壓。 老人記憶減退、妄想症、幻覺。   *何時該看身心科∼有氣質版本 飽受課業升學壓力而不願再上學的少年。 遭遇男友劈腿情變因而心情鬱悶的少女。 夾在媽媽太太間當夾心餅乾的無奈先生。 老公拈花惹草自己隱忍憤怒的悲情老婆。 受沈重經濟擔子壓迫而鬱鬱寡歡的爸爸。 為了小孩叛逆不聽話而擔心焦慮的媽媽。 受記憶退化、整天胡思亂想折磨的祖父。 受年紀老化、整夜輾轉難以入睡的祖母。   *身心科醫師的美麗 愛聽故事的小孩、愛讀小說的青年 社會經驗的累積 自我成長   *愛聽故事的小孩、愛讀小說的青年 每個求診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常常都比故事、小說的內容來的精彩,也比連續劇、偶像劇更加真實。 曾有前輩說過,看病好像在當『偵探』,必須先誘導病患願意說出口,還必須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原因與癥結。 不過基於職業道德與保密原則,我們不會做任何透露,除非病患本身願意。 所以,不告訴你!     *社會經驗的累積 台灣醫學生從小的教育、傾全力讀書的求學過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對於真實社會現況、人情事故所受的訓練通常不足。從形形色色、變化多端的病患身上,往往會讓我們學到很多。 有句話說的好:『病人是最好的老師』。除了對自己的見識有幫助外,若之後遇到類似背景或情況的患者,自然也比較能夠瞭解、進而提供中肯的協助。   *自我成長 我常被患者問到:『你每天聽那麼多垃圾,自己會不會也憂鬱、也生病了?』(不管是基於好奇、或是關心) 除了專業訓練與素養外,藉由與每位患者的互動,陪他們一起面對、解決、走過問題,也對自己的心靈成長有莫大的幫助! 當然,自己的休閒安排、壓力抒解也很重要,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身心科醫師的哀愁 健保 健保 還是健保!   *身心科醫師的哀愁 你知道大醫院的身心科一個門診要看幾個病患嗎? 少則十幾、二十人(初出茅廬的小伙子) 衝勁十足,一般也比較有時間和病患做討論(不然看太快、又沒人在診間外候診,看起來還挺冷清的)。 多則八十、一百人(名醫、大教授) 反正台灣人喜歡湊熱鬧嘛!而且不管看三分鐘還是半小時,健保給付都一樣。 請不要問我屬於上面哪一種∼因為不管答案是哪一個都很尷尬!   *身心科醫師的哀愁 一節門診三小時、180分鐘,請算一下平均每人看診時間: 多則10分鐘(以十八人計算) 少則不到3分鐘(以八十人計算) 而且其中還包括第一次就診的病患!(假設你因為工作、感情、家庭壓力求診,請試著自己模擬一下,要把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完整說完,大概要花幾分鐘時間)   *身心科醫師的哀愁 令我感動、心疼與內疚的病患: 走進診間就把一張寫滿症狀的筆記紙放在我面前:『賴醫師,我已經填完XXX量表,而且也把自己的症狀分類好記錄在這上面了。』 一坐下來就說:『醫師,我覺得自己好多了,謝謝你!外面還很多人在等,我就不多說、不浪費你的時間了。』說完馬上起身,以行動表示對我的支持。   *身心科醫師的哀愁 或許有人會問:那為什麼不看慢一點、每個病患談久一點? 因為診間外面好多人在等!每個人都想趕快輪到自己、每個人又都想談久一點! 因此有些『堅持品質』的醫師,早上八點開始的門診會看到下午三點,晚上六點的夜診要看到近半夜才能結束∼病人等到已經睡著才又被叫起來看診。 看太快被罵沒醫德、沒良心,看太慢被後面等待的病人催,一樣被罵。 天啊!請問我該怎麼辦??   *該找哪一種身心科醫師? 我認為身心科醫師應該具備的特質: 『三心兩意』 關心 耐心 同理心 有意 無意       *關心 其實這應該是最基本的一點。不管是身心科、或是其他科醫師,理當都抱持著關心的態度協助患者。 所以在此就不贅述囉! *耐心 患者常向我提到的狀況: 憂鬱症患者:還來不及(總是要培養情緒嘛)、或是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困擾,醫師就劈哩啪啦問你有沒有失眠、心情食慾如何... 焦慮症患者:本來就因為太容易緊張、焦慮,看病當然更是如此,問了許多問題,結果反而被醫師念了一頓。 其實也不能完全怪醫師,因為外面候診的患者一直開門進來問輪到他了沒... 所以除了醫師有耐心,也要有機會發揮耐心! *同理心 為什麼要找身心科醫師『談』?而不直接找親朋好友『談』就好了?都是講話,有何不同? 因為『同理心』是我們受訓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會讓你覺得為什麼『談』起來不一樣的原因。 因為親朋好友最常給你的建議一定是『想開一點』、『不要想那麼多就好了』∼ 問題就在於,要是真的可以想開一點,表示你自己就能搞定了,何必找他們談? *有意 這一點就比較抽象了,舉個例子說明。 有些患者向來畏懼權威,治療剛開始我們就會先採取溫和、朋友的態度與他們建立關係。但等到治療關係穩定時,治療者可能會找機會刻意表現出較權威的態度,以測試病患實際的進步程度。 相反的,有些人『吃硬不吃軟』,就是需要人督促、在後面推著才會前進,我們就可能會刻意採取較指導性、權威的語氣與互動態度。 *無意 這一點應該更抽象吧?感覺似乎很玄... 有些病患排斥就診,或回診時不願說明自己的症狀,家人往往會事先與醫師說明及溝通。等病患進診間時,我們就要在閒聊間,狀似無意的問起某些問題,讓家人能接得下去,又不能讓病患發現套過招的痕跡。 所以講白一點就是演技要好、要『拗』得天衣無縫。這就是藝術了!   *其他沒有也沒關係、但有了會更好的特質 幽默感 如果病人哭著走進診間,能夠笑著走出去(至少不要哭得更慘),這豈不是很好? 掌握社會脈動與流行趨勢 如果有位年輕人告訴我他每次聽楊宗緯唱歌都會狂哭,結果我連『超級星光大道』都沒聽過;或者一位股票從業人員因身心俱疲求診,結果我連『最近股市火熱,你怎麼還那麼鬱悶?是不是賺太多忙過頭了?』這些話都說不出;他們還會期待我能瞭解、解決他們的問題嗎? 帥氣、美麗 對著一個你看了就討厭的臉孔,你覺得能說出多少心事、會願意坐下來談多久?   還要問上面那些特質我有幾個? 如果賴醫師自己沒有,還會寫給你看嗎?   敦南心診所 雖然『健保』是我們的最痛 但為了照顧需要協助的民眾 還是決定忍痛採取健保收費   敦南心診所 擔心留下就診記錄? 您也可選擇美式自費諮商 保留隱私、不留健保資料   敦南心診所 醫學中心級主治醫師陣容 小診所的溫馨與健保收費   不惜成本打造舒適就醫環境 讓您就診像在咖啡館般悠閒   敦南心診所 我們的三個堅持: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要吃藥就要吃對藥  該減藥停藥一定要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如同前面所提,受限於看診時間,最迅速的處理方式就是『開藥』,請患者先服藥看看症狀進展再說。 然而,難道失眠、緊張、憂鬱就非得吃要藥不可?當然不是! 我們堅持提供足夠的時間,詳細瞭解、分析問題,再與您一起討論該接受何種治療方式。   要吃藥就要吃對藥 難道醫師會故意『開錯藥』嗎?當然不是如此! 同樣是抗憂鬱藥、抗焦慮藥,每一種的作用卻都不盡相同、副作用也互異,因此適合每個人的藥物絕對不一樣! 我們堅持花時間與您討論,找出最合適的藥物,讓您不再擔心害怕吃安眠藥會上癮、吃身心科的藥會變笨。   該減藥停藥一定要 礙於有限的就診時間,對於某些長期服藥的病患,其實有些藥物已經可以減少、甚至停用了,卻仍然繼續服用。 問問看過賴醫師的病患,有多少人每天持續服用十幾顆藥,卻能夠慢慢減藥、甚至停藥。 我們堅持花時間向您解釋,哪些是『治本』必須持續服用、哪些又是可以視情況自行減少的『治標』藥物。   敦南心診所 您心靈的避風港 賴仕涵醫師 您心靈的守護者   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 歡迎轉寄或轉載本文件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