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常見皮膚的環形病灶(蕁痲疹)

A:

在門診常見到的皮膚環形病灶,通常大都是皮癬菌的感染,但是有一些疾病,也需要列入鑑別診斷,例如玫瑰糠疹、環形肉芽腫、蕁痲疹、類肉瘤病、痲瘋病、亞急性皮膚紅斑性狼瘡及遠心性環狀紅斑等,以下就分別介紹各種疾病的病因、好犯族群、皮膚病灶的特徵及治療方式。

蕁痲疹(Urticaria)

蕁痲疹是一臨床常見的皮膚病變,約有15~23%的人曾經罹患過此疾病,它的病因可分為六大類:

(一)免疫性:有二種,一種是與IgE有關,通常患者具有異位性體質,抗原通常是食物、藥物(尤其是penicillin)或是寄生蟲;另一種則是與補體有關,通常是輸血引起的。

(二):物理性:蕁痲疹最常見的原因,會出現皮膚劃紋症(dermatographism),低溫、局部壓迫、日光曝曬及運動都是可能的誘發因子。

(三)與肥胖細胞釋放的物質有關:如放射檢查的顯影劑、含氮的染劑、苯甲酸鹽及藥物(例如水楊酸),此類致病因所引起的癢感,對抗組織胺的反應不好。

(四)與免疫疾病相關:如蕁痲疹性血管炎、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及Sjogren’s症候群等,此類蕁痲疹持續的時間可能會長至12~24小時,會有紫斑及色素沉澱的情形。

(五)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一嚴重的自體顯性的遺傳疾病,C1-esterase inhibitor會減少(佔85%)或功能異常,它會侵犯臉部、四肢及咽喉黏膜,若侵犯腸壁則會引起腹痛。

(六)嗜伊紅球-血管性水腫-蕁痲疹症候群:會在臉部、頸部、四肢及軀幹出現嚴重的血管性水腫,可持續7~10天,會合併發燒及水份大量留置所造成的體重增加,症狀越嚴重時,嗜伊紅球為主的白血球增加就會越明顯(可達20000~70000/ul),此疾病不會遺傳,不會有其它器官的侵犯,預後相當好。

蕁痲疹是一突發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圓形、卵形、環形、弧形、索狀)、界線清楚且合併劇癢的膨疹,單一的病灶通常不會持續超過24小時,新的病灶會在他處皮膚出現。

診斷主要靠詳細的詢問病史及臨床皮膚病理表現,治療則是確認及去除引發因子,例如食物、藥物、日光、運動、低溫及壓力等,避免再犯,不過這通常不易達成,另外,則是症狀治療,包括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的使用;對於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短期治療可以輸新鮮血漿或補充C1-esterase inhibitor,長期治療,則可以考慮danazol。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患者都會在一年內緩解,約有20%的患者會變成慢性蕁痲疹,除了遺傳性血管性水腫若不治療,可能會致命外,其餘的預後都不錯。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

2007-01-31 13:39:46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