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寶寶脹氣可用吳茱萸+白醋貼穴道?

A:

有此一說:

你好!!我有一個二個多月的寶寶的媽媽,寶寶最近因脹氣溢奶,所以我上網去找尋有關決解脹氣的方法,有一方法是用吳茱萸+白醋貼在寶寶的腳底湧泉穴,想請問是否可行?對寶寶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呢?謝謝


KingNet兒童用藥諮詢藥師回答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

您應是看到此篇的報導,也將此觀念和大家分享,民間用外敷吳茱萸的方式來治病,也要看當時患者的體質,寶寶常見的體質不見得都適用於此法,除非是由中醫師確認其體質是適合的,會比較安全.不過為何會有消脹氣用吳茱萸此說,也是有其歷史淵源及根據的.

關於《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爲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吳萸作爲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爲不悅,不聽吳臣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並種在自家的院子裏。

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復發,胃疼難忍,諸藥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爲種植吳萸,爲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爲《吳茱萸》。

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

【別名】曲藥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吳萸、漆辣子、氣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等。

吳茱萸,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吳茱萸及其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吳茱萸在本草綱目中【性味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其性熱味苦寒,有散熱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用中醫的方法-外敷吳茱萸,簡單又有效!
1.吳茱萸粉,調拌米酒(適合大人)-敷湧泉穴
中醫是講究辨證論治,有出現頭痛、胃痛、乾嘔、手腳冰冷、腸絞痛、脈沉等症,可用吳茱萸研末,調米酒敷足心湧泉穴,睡前敷,可引火下行,治口舌生瘡。

2.吳茱萸粉,攪拌白醋(適合小朋友)- 敷湧泉穴
小朋友在晚上會突然哭得聲嘶力竭,那是「腹內絞痛」,可將吳茱萸藥粉攪拌白醋,將藥沾在小塊紗布上,再用透氣膠布貼住在腳底中央(湧泉穴),每日1-2次。

PS.大人若有腸絞痛的問題,可用米酒調拌吳茱萸粉,而小朋友則用醋就行了,因為米酒和醋都是米發酵的,但米酒的功效較強且快。

吳茱萸功效
吳茱萸能疏肝下氣,吳茱萸以開鬱散結、降逆止,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皮膚濕疹、胱腹冷痛、胃冷吐酸、腳氣水腫等症,此藥能治氣之上衝,去氣之鬱滯;並作為刺激藥用,可搖動沈滯,消除腸內氣體,及有收斂與殺蟲之效。因此,亦有健胃、鎮痛、利尿之效,能治頭痛與嘔吐。

PS.吳茱萸適用於《寒凝濕滯》所致的脘腹疼痛,亦常用以治療《寒凝肝經》之疝痛、痛經以及寒濕腳氣疼痛。

2010-09-11 00:16:42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