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科第11989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67歲


    請問b型肝炎會不會遺傳,又該注意什嬤.謝謝

    2000-09-10 00:00:00

  • 譚健民醫師

    譚健民 醫師 於 1980-01-01 00:00:00 回覆

    可愛的網友們 這是網路醫療諮詢 不是網友出題目來考醫師 請親愛的網友們 將個人的主要問題徵結所在 來跟醫師諮商 好嗎 譚健民醫師關心您的健康\r
    B型肝炎病毒感染\r
    \r
    主講者:譚健民醫師\r
    \r
    台灣地區是B型肝炎病毒的高盛行區,在30歲以上的台灣健康人口群中,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將近有15-20%(即約有三百萬人是屬於B型肝炎帶原者),而與B型肝炎病毒息息相關的「肝細胞癌」,亦佔國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而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六位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亦與慢性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有關,因此對於B型肝炎病毒的認知及預防是台灣地區公共衛生防治的最大課題之一。\r
    B型肝炎病毒是屬於DNA病毒,其直徑大約在42nm,其核心抗體的直徑亦在27nm,而核心的外圍被另一層特殊的脂蛋白被膜(或稱包膜或外套)所圍繞,稱之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由B型肝炎表面抗原不同的抗原表現型,可以將B型肝炎病毒分為四個不同的亞型,而不同的亞型亦具有其特殊的地理分佈特性,而不同的亞型亦可以發生相互免疫交互保護的作用;但無法從臨床症狀來判定何種亞型的感染。\r
    除了核心抗原以及表面抗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e抗原,假若血清中有e抗原的存在,其在臨床上亦表示B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的感染傳染力,但假若出現e抗體,則其相對的感染力亦降低,但並不表示絕對沒有感染力;此外,由血清中發先B型肝炎病毒的DNA,亦表示病毒本身具有較高的活動性及繁殖力;因此,帶原產婦假若屬於e抗原陽性者,則其新生兒將來形成帶原者的機率亦高達90%。\r
    B型肝炎病毒可以寄生在人類及屬於靈長類的猩猩之個體上,其可以經由體液或排泄物而感染,其中包括血液、唾液、精液以及陰道分泌物,主要經由打針注射(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或皮內注射)、破損的黏膜皮膚(意外被污染的針頭扎到)、周產期感染以及性行為接觸等途徑而感染;因此,任何輸血的注射成品如全血、血清、血小板、血清纖維元、濃縮紅血球等血液製劑,假若不經過篩檢B型肝炎表面抗原,則B型肝炎病毒會由這些途徑而傳染。\r
    B型肝炎的高盛行區位於東南亞以及遠東地區,其主要的傳染途徑就是周產期傳染,也就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甚至e抗原陽性的產婦所生下來的新生兒,都是B型肝炎帶原的高危險群;而在國外,B型肝炎被歸類為「性傳染性疾病」,其主要是經由同性戀間的親密性行為而傳染,而少數感染者是經由共用牙刷及刮鬍刀而被感染的。\r
    B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通常在45-180天(平均60-90天),其主要受到感染病毒數量、傳染途徑以及宿主抵抗力,而出現不同的潛伏期。\r
    雖然B型肝炎病毒遍佈全世界各地,但其主要盛行於非洲及亞洲地區,而主要感染嬰幼兒,而在南美洲地區,則主要感染青少年;雖然在亞洲地區,B型肝炎的帶原率在10-20%之間,但在美國卻僅在0.2-0.9%之間,而在美國人口群中B型肝炎抗體陽性率僅有5%,而絕大部分存在於長期靜脈藥物注射成癮者,多重性伴侶的異性戀者、男性同性戀者、寄居或共事於教養院者以及血液透析中心病患或醫事人員。\r
    B型肝炎罹患者亦會出現死亡的個案,其死亡率約在1%左右。假若B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續存留在血清中六個月以上,則可以稱為B型肝炎病毒的「慢性帶原者」,而帶原者本身並不一定要有肝炎的臨床病史,其中或許有三分之一的帶原者曾經有肝功能異常的現象(即GOT及GPT異常上升的現象);而帶原者的肝臟切片檢查,或許僅是正常,或許亦會出現慢性B型肝炎的表徵,而少數或許亦已出現肝炎及肝硬化的跡象。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發現全世界肝癌罹患者中,有80%是屬於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而「B型肝炎病毒」在人類的致癌的重要角色中,亦僅次於「抽菸」。\r
    在臨床診斷上,我們可以經由偵測血清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與否,來斷定個體是否就是B型肝炎病毒的帶原者;除此之外,亦可以偵測血清中是否有B型肝炎病毒的DNA,來評估病毒是否處於活躍的複製期;而在B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標記中,主要包括有三種抗原抗體系統,其中有B型表面抗原及抗體,B型肝炎e抗原及抗體;其中B型肝炎核心抗原之外,市面上一般的檢驗中心都可以偵測出相對應的抗原或抗體。其中B型肝炎抗原在臨床症狀出現後的幾個星期便可以偵測出來;而在自然感染病史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在恢復期時濃度亦會逐漸下降甚至消失,假若在六個月以上其仍然在血清持續存在,則表示感染個體會衍生為慢性帶原者(即一旦帶原,終生帶原)。至於B型肝炎核心抗體在發病期便會出現,並且終生存在,這種血清標記的存在,主要是表示個體正在或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此外,亦可以偵測罹患者血清B型肝炎核心抗體之IgM球蛋白,來判斷個體是否罹患「急性B型肝炎」。\r
    \r


    譚健民 2000/09/10/08:33:27
  • 譚健民醫師

    譚健民 醫師 家庭醫學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