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第127300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3年(想東想西的毛病)
    請教鐘國軒醫生

    之前醫生給了建議說
    可以想想考試不是唯一ㄧ條路

    但是事實是--我真的覺得沒有其他路~放不下 沉澱成本太高了

    最近自己感覺心臟地方都重重的 有種壓迫感 很悶

    最大的困擾是
    『會對自己生氣』

    不想看書~下班時間可能4點半到家~拖拖拉拉 上網 看報紙 看電視 讓自己很累很累 拖到12點

    然後再來懊惱為什麼自己一點都不想看書(因為覺淂看了沒用吧!)

    然後會氣自己很笨吧!
    不會寫申論題
    自己很沒用
    頭腦不靈活 不聰明
    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失敗

    讓心更痛

    心情一直很低落
    覺得自己很沒用

    也可能是最近代課生活
    常常小朋友出一些狀況
    讓我覺得我也不適合當老師
    常常出問題~都讓我懷疑自己
    為什麼學生都敢在我的課
    吵鬧不休 對老師沒大沒小
    雖然有朋友跟我說
    其實大家都會遇到問題
    只是有的人會把問題拿出來講
    有的不會~不見得別人沒問題


    也因為自己似乎覺得
    自己得考上 有一份正式工作
    才可以談戀愛 結婚

    這好像是最近的壓力源之ㄧ
    家人會要我相親
    同事會介紹
    我都直接拒絕--但是我內心中也開始困惑了

    身邊有個人~其實是可以有個人可以說話

    但是我覺得太難了
    且覺得自己沒有正式工作
    就是會被拋棄 嫌東嫌西
    且要找ㄧ個真心的人
    太難了

    然後朋友又說 我快30歲了
    沒得挑了 現在不趕快找對象
    ...
    且也真的越來越多朋友成家立業
    能夠說話的朋友也越來越少

    有時會有孤單的感覺

    以前的自己
    至少還是有點目標
    會努力

    現在卻是 很害怕什麼都沒
    卻沒動力去做事情

    現在似乎覺得自己人生ㄧ團糟
    什麼都不想做


    覺得自己的時間
    浪費在 同樣的問題上
    如: 自己是不開心 沒信心
    永遠追趕不上同學...等

    每天每天好像都可以一直想這些
    自己不斷拿這些念頭找自己麻煩

    問題是想了又沒用~但是卻又會事情不做~只是想這些

    搞不懂自己為什麼這樣
    然後頭好痛

    不知有什麼解決方法嗎?
    ----------------------------
    有去看精神科醫生
    但是醫生說我狀況很好
    其實沒什麼問題
    (還是說 當然跟其他人比不算什麼問題--我誤會醫生的意思了)

    醫生說緊張時可以吃inderal
    然後每天開易舒錠ㄧ顆--需要的時候可以吃


    每次去看也是跟上面講的內容一樣~3個禮拜講同樣內容一次

    我也累了~

    我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打開心裡的結---我想要生活有活力一點

    我最近會這樣
    是因為我沒吃藥嗎?

    因為我覺得我沒緊張到不行阿
    我也沒焦慮到無法睡覺

    以前曾經完全沒辦法睡~一直緊張無法面對隔天

    現在根本是小咖

    因為藥單上--是寫需要時服用
    醫生也是說需要的時候再吃
    不需要可以不用吃
    我就想說 西藥吃多也不好

    而我之前也有跟醫生說
    我覺得不需要時
    我就沒吃
    醫生說: 恩 可以

    還是說我不想有上面問題
    我還是每天吃好了

    2009-11-13 00:26:14

  • 鐘國軒醫師

    鐘國軒 醫師 於 2009-11-13 18:44:15 回覆

    您所描述的狀況,像是心臟地方都重重、不開心 沒信心、永遠追趕不上同學、會對自己生氣、生活缺少活力、孤單的感覺、沒動力去做事情、能夠說話的朋友也越來越少等等,有可能達到疾病的程度,也有可能只是某種適應的困難。
    許多人的問題,並非是藥物能解決的。當然,某些壓力的問題可以嘗試用其他的藥物協助,但或許您真正需要的是,有機會對自我做更進一步的探索,釐清到底您的困境為何。"會對自己生氣",只是個症狀或表象,冰山之下潛藏著什麼,或許要藉助諮商或心理治療的幫忙。
  • 鐘國軒醫師

    鐘國軒 醫師 於 2009-11-23 10:34:57 回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為什麼我們會氣自己或氣別人,甚至氣上帝呢?因為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思考的慣性,用一種模式來解決所有困擾,甚至我自己也不例外。因此,生活需要一些「出格」、一些「創意」,在不疑處有疑,在山窮水盡處找到隱微的可能出路。這有一套方法學,心理學上稱認知行為改變,從改變任知道改變行為,再從改變行為建立經驗,進一步改變認知的基礎--經驗。建議您可以買一本這方面的自助手冊自行練習,人生就如學武,拜師學藝最好,無師自通也可,祝您早日出得十八銅人巷。
  • 鐘國軒醫師

    鐘國軒 醫師 精神科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
    02-27372181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