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第13755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30歲


    我爸爸昨天突然發生失去記憶的情形,時間長達4-5小時。這段期間發生在他離開我的住處要回家的路上,一直到約5的小時後回到家後才清醒,並且對這段期間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記憶。期間我媽媽還曾與爸爸用手機聯絡,並可正常對話。這種情形從來沒有發生過,請問有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嗎?或是為其他病症,或有可能是心理因素?

    2000-11-23 00:00:00

  • 譚健民醫師

    譚健民 醫師 於 1980-01-01 00:00:00 回覆

    下列文章是 譚健民醫師的\"嘔心瀝血\"之大作,可供您參考,也千萬不要辜負 譚健民醫師的一番用心,苦心及愛心...\r
    \r
    常見的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疾病 ― 老年失智症 \r
    中華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r
    在日常生活中,最能夠被家庭成員早期發現有臨床症狀的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疾病,則首推「老年失智症」;但這種疾病卻是最常被罹患者本身忽略的病變,其亦是導致個體壽命因而縮短的主要神經系統疾病。\r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得知在六十五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人口群中,罹患失智症的大約在7%左右,而在八十歲以上的人口群,則更高達20%。在以往失智症又叫做「阿默海氏症候群」,其真正的病因亦不甚很清楚,有些學者認為與基因遺傳、免疫機能障礙或者毒物有關,亦是一種腦神經細胞因老化而逐漸退化的現象,而有人則認為與病毒的慢性感染有關;此外,老年失智症罹患者其本身絕大部份都存有不等程度的慢性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者冠狀動脈心臟病;不論如何,其終將使得掌管智慧及記憶的腦細胞因而發生早期壞亡;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早期發現某些特異的神經症狀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症狀包括有在日常活動中,無法有較以往更長時間的集中力、經常沮喪或出現挫折、定向力降低、容易健忘(尤其是最近所發生過的事情)、無法從事精密的工作、言語較不清晰明白、情緒較不穩定、並且常存有敵對的態度或行為、偶而亦出現妄想症並缺乏自主性、神智混淆不清、有時候則會忘記平常生活必須要做的常規工作,病況嚴重者有時候或許會不認識其身邊最親近的人,或者連自己是誰也都忘記了,更為嚴重者則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因此,假若家庭成員發現家中老人經常出現上述的症狀,則必須要盡早延醫診斷,以排除是否是早期的失智症;雖然如此,並非有上述症狀及表徵的個體一定就是失智症,此時或許要先排除是否隱藏有腦瘤、輕度的腦血管病變、嚴重的維他命B12缺乏症、甲狀腺低下症,或許某些老年人常服用的慢性病藥物如抗高血壓藥物、抗過敏藥物、感冒藥物甚至鎮定安眠藥物,亦會導致類似失智症的症狀。\r
    事實上,在臨床上並沒有任何特定的藥物,可以阻止失智症的持續進行;因此,家屬最好能夠依據罹患者所呈現的症狀來給予症狀治療,並在生活上能給予較為優質的生活品質形態,或許家屬在照顧失智症的老年人必須要維持其日常生活的常規性,在家中明顯的地方張貼上告示以及日曆,列出每日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時間表,並且要他們一一的去查看,是否已達成規定的目標,而在他們使用工具後,必須要督促他們歸回原位,或者在必要時,協助他們尋找需要的東西。在家中亦需要清楚標示方向及位置;此外,更需要知道失智症罹患者是否存有營養失調,而行進間千萬不要讓老年人摔跤,而使其發生骨折的合併症,因為在此年齡的老年人都有不等程度的骨質疏鬆症;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一旦發生骨折後的老年人,其往後的平均存活期不到5年左右,而其主要導致死亡的原因就是肺炎以及尿路感染。(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不得抄襲)\r
    \r
    永遠愛著您們的 譚健民醫師 敬啟譚健民諮詢醫療服務網站 http://www.tam.com.tw\r
    \r
    建議您先會診神經內科醫師,好嗎? 往後若需要譚醫師為您服務的話,譚醫師將會很樂意的再跟您\"面對面\"或利用電話來跟您討論病情的,唯有如此才能實質上幫得上您的忙 譚健民諮詢醫療服務網站 http://www.tam.com.tw.

    譚健民醫師 2000/11/23/21:10:28
  • 譚健民醫師

    譚健民 醫師 家庭醫學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