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第24458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24歲


    你好,我在1月底作切除左甲狀腺手術,因有一腫瘤,隨之報告檢驗出為惡性,連右邊也要切除,所以在3月初時又動一次手術,上星期做了放射線檢查甲狀腺及全身,報告顯示還有一點甲狀腺,所以需要吃原子碘把它破壞殺死,而吃的劑量較高為100單位,而做檢查前吃的為2單位,醫生說核醫科應讓我分2次(50/50)吃,我想知道這種藥物對我會有什麼不適的反應及會否有副作用,醫生告知服完藥1~2星期不要抱小孩及靠近孕婦,為什麼不一次吃100單位呢,他說像在國外是需要住院隔離的,但國內並沒有,是為什麼呢?這樣聽來好像很危險似的。

    2002-04-01 00:00:00

  • 林興中醫師

    林興中 醫師 於 1980-01-01 00:00:00 回覆

    每間醫院方法有異,在我們醫院是住院服用放射性碘並隔離數天方出院,出院後1個月內勿近孕婦,不抱小孩。國外以往凡服用超過30mCi者均須住院,故每次在門診給29~30mCi之間,最近有否改變我不確定。\r
    \r
    放射性同位素碘(I-131)治療:\r
    碘的有機化是甲狀腺細胞特有功能,雖然不如正常甲狀腺細胞,腫瘤細胞仍保有此一功能,即使是分化不良性的甲狀腺癌細胞仍然具有像正常甲狀腺細胞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功能,而對碘的親和力也較身體其他部位細胞高400-600倍。所以能有效的將放射性碘帶入甲狀腺細胞中,而對身體其地部位細胞影響極微。此外由於甲狀腺細胞積聚碘的能力受到TSH的影響,所以如需利用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癌必須先以手術完全切除甲狀腺,待約四至六週後如患者血中TSH濃度大於30方給予100 mCi放射性碘治療效果較佳。放射性碘的副作用不大,不過近年學者建議一生的累積劑量不要超過800 mCi(近年有英國學者提出600 mCi左右)而二次的治療間隔最好至少相隔一年以上,以減少「白血病(leukemia)」及肺部纖維化的發生率。一般而言,放射性碘治療對乳突癌及濾泡癌較有效,可當作手術後及併發軟組織轉移的輔助療法。但它對骨骼轉移或肺部大結節性轉移的治療效果較差,至於未分化癌、髓質癌及淋巴癌則對放射性碘治療無反應。目前對那些併有遠端轉移但臨床上並無症狀的患者,是否應重覆給予放射性碘治療,並無一致的結論。特別是考慮到在每次給予放射性碘治療前都必須先將患者處於高血中TSH濃度的環境下,是否反將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這也是臨床醫師必須加以考慮的。

    林興中醫師 2002/04/04/23:11:33
  • 林興中醫師

    林興中 醫師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