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腫瘤科第26430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44歲


    謝謝洪醫師的回答。從您對病友的回答中可知您是位熱心的好醫生。

    再請問;為什麼對初患鼻咽癌者不採3D的順形放射治療而必須是復發第二次治療的才做呢﹝據您1999/09/13給病友的回答﹞?順形放射是不是可減少對週邊組織的破壞,而降低患者將來永久或暫時的後遺症?其對根除腫瘤相對效果也較差嗎?否則為什麼不替患者做這樣的考量呢?還有每個人「正常組織可忍受的上限」都一樣嗎?

    真正的「勝仗」,該是在最少的損傷下而徹底殲滅敵人。不是嗎?

    謝謝您!

    2002-06-26 00:00:00

  • 洪志宏醫師

    洪志宏 醫師 於 1980-01-01 00:00:00 回覆

    初患鼻咽癌病患,必須治療原發腫瘤及頸部深部和淺部淋巴腺,其範圍相當大。因此雖然(以本科為例)我們都以電腦斷層做模擬攝影,並定出照野,但一些重要器官仍無法在治療大範圍時有效的避免。在過去,3D的順形治療只用於大範圍結束後,縮小範圍做追加治療時才使用。本科現已引進強度調控放射治療,能在大範圍時就做順形治療。但我個人認為只有較早期的病患才是最好的適用者,晚期病患(特別是淋巴腺轉移厲害者)並不一定適用。\r
    至於復發者,通常我們不再做大範圍照射(因以前已照射過,會產生極大副作用),而只治療復發部位,故照野小,容易採用3D順形治療,而現在大都以更新進之強度調控放射治療。\r
    每個人的正常組織忍受性當然有異,但不幸的是我們並沒有辦法在治療前利用可靠的方法得知此差異。因此現在的治療,只能以對絕大多數人安全的劑量做為基準,來判定組織忍受性,以避免對許多病患產生不能接受之副作用。\r


    洪志宏醫師 2002/07/01/09:37:29
  • 洪志宏醫師

    洪志宏 醫師 放射腫瘤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