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第28814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21歲

    從小至今..
    醫生你好:
    請問腸胃吸收不良的話,平時可以吃些什麼來改善呢?
    謝謝您..

    2002-09-24 18:33:10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於 2002-09-25 01:02:06 回覆

    歷代醫家對於脾胃相當的重視,但是要怎麼補呢?『難經』上就有明顯的告訴我們:損其脾胃者,調其飲食,適其寒熱;這就是告訴我們,只要把會造成脾胃損傷的因素除去,適當的調理,脾胃的功能就可以很快的恢復;我們上面提到了小兒最易發生的疾病有兩種,其中一項外感,也就是感冒,相信父母都有一種經驗,就是小朋友感冒吃藥後,常常會有吃不下飯,食慾明顯變差的現象,這是因為,不論是藥物或是疾病本身都會造成脾胃損傷,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小兒科醫家『錢乙』先生在他的著作『小兒藥証直訣』中,許多的服藥方法多採用“米飲下”,也就是利用米湯來服藥,一方面因為疾病的發展可能漸傷脾胃,另一方面可以緩和藥性,使“先安未受邪之地”,在中醫的觀點中,米湯屬於中和之性,最容易吸收,『本草備要』中記載:梗米…以清補不足…煮汁煎藥亦取其調腸胃利小便,去溼熱除煩渇之功;其實,在臨床上,大病出愈,無法進食,或甚至病情嚴重無法吸收的病人,都可以用米湯來餵食病人,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對於脾胃虛症,用藥的原則為“貴運脾,不貴補脾”,因為補脾之品,因為藥性較難以消化吸收,反而使嬌嫩的脾胃負擔加重;歷代醫家對於運脾的藥物有有所偏好,比如說,『本草崇原』中記載:補脾宜白朮,運脾宜蒼朮;而『張氏醫通』指出:……陳、青二橘,辟除陳氣,其旨最微;而在『小兒藥証直訣籤正』中也有指出:補脾而能流動,陳脾果有異功;在臨床上,陳皮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藥,因為他的行氣作用緩和而持續,氣行則使領導百藥,使其功用更顯著,而有痰或濕氣不能化的人也因氣行而消,在『本經』中也記載:利水榖;而到了明清,脾胃醫家則多選用山藥、梗米、蓮子肉之類,其實其中的立意都是相同的。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中醫婦兒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