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兒科第32953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26歲

    從出生時,小兒科醫生就說小兒氣管不好
    小兒4足歲,從小時氣管就不好.現在又上幼稚園就常常感冒,每晚剛睡著時大約二個小時就會起來一直咳..還有大約清晨5.6點時也會一直咳,即時沒感冒也會咳個一.兩聲,平常只要吃到冰的東西或是甜的東西也會咳.....請問要如何調體質呢?可以給予什麼補品嗎?還是一定要吃中藥呢?
    而且胃口也不是很好,以前曾經吃過一段時間的中藥,可是把藥加入牛奶中所以肯吃,可是現在已沒在喝牛奶了,如果真要吃中藥,怎麼辦呢?

    2003-03-05 23:36:20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於 2003-05-17 23:49:23 回覆

    中醫怎麼對感冒分類?怎麼作簡單的治療緩解?
    在中醫的觀點裡,外邪又分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在身體衛外功能佳的時候,我們可以輕易的對抗六淫,相反的,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的病人,或是因衣物單薄而造成表衛不固,就比較容易感受外邪;而其中感冒屬於風的範圍,其中小兒的抵抗能力不佳,容易反覆感冒
    1.什麼是風寒感冒?
    常見的感冒症狀為怕冷重,發熱輕,無汗,頭痛,全身骨節酸痛;鼻塞流清涕(多嚏),咽癢,咳嗽聲重,痰稀薄色白;這就是中醫的觀點中的風寒型感冒,因為”風性輕揚,易侵犯高位”,我們可以發現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咽癢、咳嗽等;”諸水液冷清皆屬寒”,故多流清涕;因為”寒主縮引”,再加上”風寒”易從肌膚入,所以,會有全身骨節疼痛這些症狀。
    若感冒一、二日初起,症狀不嚴重時,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蔥白3根,淡豆豉6克煮成蔥豉湯,如果惡寒嚴重時,我們可以用生薑、紅糖,煮成薑湯來驅散風寒,在這裡順便一提的是生薑是很好的止吐劑,若感冒造成嘔吐不止,我們也可以利用薑湯來緩解;如果鼻水多,則可以雙手摩擦後,壓按迎香穴位,就是我們外鼻與法令紋交接處,以及眉稜骨可以緩解。
    其實,因為小兒體質的關係,容易化熱,所以,常常出現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鼻流清涕或黃濁涕,咽疼痛,紅腫,身煩口渴等兩極化的症狀;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寒包火的風寒化熱的症型,這時候我們可以在薑湯中加入蔥白6根來將鬱閉的熱氣透發出來;或者是利用洗澡時,用熱水沖脊椎兩旁膀胱經部位,亦可有效緩解症狀。
    2.什麼是風熱感冒?
    他與風寒最大的辨別為怕冷不明顯,其他的症狀如:頭痛鼻塞,咽痛紅腫、口乾而渇,治療上,如果發熱甚,在加上口渴,媽媽可以應用如:金銀花、薄荷、竹葉、淡豆豉等辛涼透表的藥物,小朋友對這種味道又比較容易接受,如果發熱不高,則可以用菊花、杏仁、甘草、桑葉、薄荷等,來處理都有不錯的效果;另一種,是出現在夏日,或是夏季前後,因為感受暑濕之邪所引起的,他的特點就是在精神上常出現有困倦嗜睡、胃口差、大便軟粘,總覺有解不淨感,雖然口渴,卻不喜歡喝水,這就是因為暑濕的影響造成,他有另一個特點就是發熱不暢,體溫或高或不高,但是拖延很久,這時候,治療以芳香化濕的方法,如薄荷、杏仁、白扁豆、薏苡仁、荷葉、香薷等,讓濕與熱消除,有時會有嘔吐的情形,而造成不能服藥的時候,有兩種方法,一是以小劑量慢慢的餵食患者,另一者是以生薑汁,其實生薑是很好的止吐劑,其用法為生搗汁,再配合藥物一起服用,如此效果才佳。
    3.什麼是風燥感冒?
    多見於秋天,因為氣候乾燥影響,所以症狀上,多為乾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咳出,有時因為太乾燥甚至出現有流鼻血的現象,再加上因為在中醫的觀點裡,肺合皮毛,故會出現皮膚燥裂,而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會有大便秘結的現象出現,治療上,因為燥要用潤的方式來處理,此時,媽媽可以用市售的枇杷膏,加上百合、麥門冬來一起敖煮,加強潤燥的效果,小朋友對於這一方的接受度及其效果都不錯。
    怎麼應用食療治療感冒?
    當患者因受涼而引起感冒時,有些老中醫主張單純應用飲食療法,也有很好療效。比如多喝些熱開水,熱米粥湯,或是應用生薑紅糖茶,或蔥薑茶等,咳嗽劇烈多痰時,可用生薑蘿蔔茶:“1斤蘿蔔1兩薑,切片燒水當茶喝”。另一種“香菜茶”,效果也不錯,作法為: 〈材料〉香菜30克 飴糖15克 米30克 〈做法〉將米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燒開,熬煮十分鐘後,取上層米湯半碗,將洗淨切斷之香菜及飴糖放入碗中,至電鍋中,將飴糖融化後即可。
    如果是屬於中醫的風熱外感所引起,可用海蜇50克,荸薺100克,煎水代茶,有良好的清熱化痰止咳作用。也可用生白蘿蔔,洗淨帶皮切碎,絞汁內服;另一種為〈竹葉粥〉。
    若屬風燥乾咳無痰或少痰的患者,我們可選用梨子1只,洗淨後切開,挖去梨核,放入川貝末二到三錢,也可再加些冰糖;再把梨子合上,用牙籤插住,放入碗內,以電鍋蒸熟後食用,大約食用1~2個之後,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另一種對於一些不喜藥物的小兒,我們可以外治法來治療,先拿一把蔥白搗汁,再將蔥汁與少許麻油或勻,父母可以用手指沾蔥油,摩擦小朋友的面、背、 頸、心窩、手足心;再蓋上厚衣被,使小朋友微微汗出,這種方法有疏通經落的作用;另一種是將柴胡、荊芥、紫蘇、薄荷各十錢,煎湯,趁熱擦浴,有退燒的效果。
    至於因為熱病時,造成口渴,或是因為熱病餘熱未退,津液大傷,我們可以用“溫病條辨”的五汁飲-梨汁、荸薺汁、藕汁或是甘蔗汁、麥冬汁、鮮葦根汁,適量和勻,梁服或是溫服均可,此方可以緩解熱病時的口渴不舒,生津止渴的效果不錯。
    另外一種方法對於流行性感冒病人,也可選用下面兩種拔罐方法,也多有效。
    其一,選用大椎、至陽兩穴。採用閃火法拔罐,先吸拔背部大椎穴區,然後手扶罐體沿督脈循行路線緩慢向下推移到至陽穴處,再向上推移到大椎。如此反復6~8次,使局部皮膚潮紅瘀血,然後留罐於大椎穴處3~5分鐘。
    其二,選用大椎、風門、肺俞三穴。先用三棱針點刺,再以閃火法將中號玻璃火罐吸附於以上部位,拔出血液1~2毫升。
    對於流感病人,民間中醫也多習慣採用刮痧治療,方法既簡單,療效也頗佳。具體方法是:
    預先選擇好印堂、太陽、大椎、廉泉與天突連線處。將手指用溫水濕潤,五指彎曲,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節對準上述部位,將皮膚夾住,然後拉起再鬆開,也可用拇指腹與食指第二節捏拉上穴,如此一起一落,每點反復進行6~8次,直至被夾處成為紫紅色充血斑為度。
    運用推拿方法治療流感,也是中醫推拿醫生的有效手段。具體方法如下。
    重點選擇印堂、上星、太陽、風池、肩井、合穀、承山部位。令患者正坐,推拿師對坐,左手扶病人枕部,右手拇指點按印堂穴,一擠一壓,6~7次。隨將拇指向上推,兩拇指交替進行,反復20餘次,最後一推至上星穴處,點按片刻。然後兩拇指自額部發際,向兩側額角分推,再由印堂經眉上方推至太陽並輕揉按該穴10餘次。最後推拿師立于病人背後,兩拇指揉按風池穴。為使病人出汗,可加拿肩井、合穀,重按承山。
    如何避免反覆感冒?
    1.小孩因發育未完全,抵抗防禦疾病力比較弱,比較容易受感染,所以為了他們的健康,最好作事先防範才為上策。應勤洗手、避免病毒傳播,且勿和罹患感冒的人同處及減少到人群擁擠公共場所,如汽車、教室、地下室、電影院、KTV等在密閉室空間;建立長期良好的運動習慣,平時多補充富含維他命C和B的水果以及水份。
    2.家長應了解政府的醫療防疫網和及時掌握新病情,在流行時間,應配合防疫措施,如停止上課等。
    4.中藥預防:於流行區可採用抗病毒之中草藥如貫眾、野菊花、銀花藤、桑葉、魚腥草等,熬成大鍋湯當茶飲用,以事先預防,或是服用〈芥菜甘草煎〉 材料:芥菜、甘草、防風、白芷各適量, 製法:將芥菜洗淨切碎,放入電鍋中,再加入其他材料後浸泡二十分鐘後,將此湯放入火上,燒開即可;另外福建民間有預防麻疹的藥方〈煮荸薺〉,其作法為: 〈材料〉荸薺10個 生石膏9克 竹葉 3克 〈製法〉將荸薺洗淨去外皮後,將石膏、竹葉用紗布包好,二者放入鍋中加水燒開後,改用文火煮至薄其熟爛後,連湯食用。
    5.平時預防:最好的預防方法為養成運動的習慣,如平時可以叫小朋友在睡前重複作晨操,但是要去掉跳躍運動,以免太過興奮以致影像睡眠,或是父母與幼兒一起練八段錦,此種運動不急不徐,如此可以加強我們的衛外功能以及抵抗力。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中醫婦兒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