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兒科第33980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41歲

    已連續出血自3/27
    我於4/5流產將胚囊排出
    請問我需要注意一些什麼事項調理身體

    2003-04-06 22:18:46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於 2003-05-01 18:56:14 回覆

    中醫診病者、望、聞、問、切、四者不可偏廢。通過問診不僅可以瞭解目前疾病之情況、而發展經過、還可以瞭解過去之病情以及用藥後所反應等等。故曰、問珍是瞭解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歷來為醫者所重視也。所以,須視您的體質如何,作一調整才是
    明代著名醫學家 張景岳曾就問診的內概括為 " 十問 " 、指 、( 寒熱、汗、頭身、便、飲食口味、胸腹、耳目、睡眠、脈色辨陰陽、從氣味章神見 )。後人改動了最後二句、問舊病、其十為問因、再參服藥審機變、這樣一改、內容就顯得更為完備了。
    現在通常曰之 " 十問 " 、是指問寒熱、出汗情況、頭身各部、大小便、飲食口味、胸腹、耳目、睡眠、舊病、生活情況等十個方面。
    寒熱 → 即是怕冷發熱、例如感冒病人、有者發熱、咽喉腫痛、咳嗽、黃痰、鼻寒、舌質紅、不太怕冷 ; 有者卻發熱輕、而怕冷、咳嗽、多白痰、鼻寒、舌苔薄、關節痠痛。前者即為熱症、後者為寒症也。症候不同、治法也不同。根据 "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 之原則、前者應要用辛涼之藥解表、後者即用辛溫之藥解表、由此可見問清 " 寒熱 " 、有利於對症下藥之法。還有一陣怕冷、又一陣怕熱者、故曰 ; " 寒熱往來 "、可用柴胡、黃芩等藥。又有熱度高而不怕冷者、曰 ; " 但熱不寒 "、一般要用石膏和知母等藥也。
    出汗情況 → 即問出汗之情況、汗液分泌異常往往是有病之表現。有者白天一動就出汗、稱為 " 自汗 " 。有者夜晚著出汗、稱為 " 盜汗 " 、即身體虛弱之表現。發熱病人的汗液分泌情況常常可以反映病情之變化、例如熱度極高、而不出汗者、應配發汗之藥、予以 " 透表 " 。熱度極高而出很多汗者、故曰 " 裏熱 " 、應予、 " 清熱 " 。病人突然汗出如油者、淋漓不止、故曰 " 出冷汗 " 、是病情嚴重之表現也。大量出汗、隨後熱退身涼、即為人體正氣驅邪外出、病情有好轉之表現。這些必須可要問得一清二楚、才不致於誤診。
    頭身 → 頭痛、頭暈為頭部常見之病狀。問頭部主要即問頭痛否、痛之程度及時刻長久。新痛多為外感、久痛多為內傷。頭痛較劇烈多為實症、隱隱作痛多為虛症也。頭暈而眼花、面色淡白、為氣血不足。頭暈而脹、面色發紅者、多為肝陽上亢。其問身、主要問病者全身各處何為痛楚也。例如遍身疼痛、但屬一般性者、即有發熱怕冷、多為表症。遍身骨節疼痛而重者、多為風濕或痹症也。
    大小便 → 小便可瞭解到津液 ( 人體正常之體液總稱 ) 的盈虧和氣化万功能是否正常。小便過多、特別是夜間多尿者、表示腎臟陽氣不足也。小便短少、色深黃、即為 " 濕熱重 " 、假如同時伴身尿道刺痛、小便頻數者、即稱為 " 膀胱濕熱 " 。小便淋漓不盡、排尿無力、即為腎氣虛也、多見於老年人。遺尿多為腎虛不固所致、可見於先天不足之兒童也。 大便異常、主要者胃、腸等消化系統之疾病所致。問其大便變可瞭解病情之虛、實、寒、熱。例如大便乾結或便秘不通、即為實症、然熱症居多也。腹瀉暴作多為實症、久瀉多為虛症或虛實症也夾雜。食後即瀉、為脾胃氣虛。
    飲食口味 → 飲食口味即問口渴、納食、口味之三項。口渴者要分清屬於寒症或熱症、如口不渴或渴喜少量熱飲、即為寒症 ; 渴喜涼飲、大渴引飲、為熱症也。但又不要飲水、即有濕者。此事在西醫方面多不太注意、中醫卻要檢驗個明白、此是中醫問診之特點。 納食。即問胃口如何、此對於疾病之預後有多大重要為參考。久病尚能納食、即為胃氣不絕、疾病預後較佳、所以有 " 得谷者昌 " 的說法 ; 如持久不思飲食、則能影響疾病之預後。 口味。 即問味覺有否異常。有病者、口味沒變化、即稱為 " 口中和 "、表示無內熱。口苦、即常見在發熱病者、中往往抓位了這一點再結合其他症狀、診斷為熱症、應用清熱之藥。也有口甜者、即為濕。至於口中有酸腐味者、多為食帶不化所致。
    胸腹 → 即檢查五臟六腑。一般常見胸腹不適、所以、對病者胸腹有無滿、脹、痛等情況、須問得一清二楚。胸悶而呼吸氣短者為虛症、胸前憋悶、痛如刀割、面色灰滯、冷汗淋漓者、為真心痛而屬危之病症也。胸腹痛、如按摩一下、即覺得好些者、稱為 " 喜按 " 多屬於虛症也。痛處碰不上手、故曰 " 拒按 " 則為實症也。得熱疼痛減輕則為寒症也。得熱而更疼痛則為寒熱也。對於病者之病故、應要細心驗之、才能有方針對性地用藥。
    耳目 →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耳目之情況常提示腎、肝之病態。慢性疾患者可引起聽力減退及耳壟、多屬於腎虛也。年老之人漸進性耳壟也即腎氣不足、故衰老之表現也。眼花、目賅多見於肝火上升或肝血虧損。視力減退、眼睛乾澀者、多為肝腎陰血不足也。
    睡眠 → 即問睡得好否 ? 睡得不好即為失眠、而矢眠者有各種不同之症狀 ; 例如睡而不熟、睡中多夢、心悸、易驚恐之、則多為心血不足也。失眠、多夢、眩暈、眼花、伴有四肢麻木、為肝血不足之病狀。有者表現為心煩內熱、長久不能入睡、甚至徹夜不能入睡、則為陰虛火旺也。對於長期嚴重失眠者、既有舌碎、心煩、舌尖紅、脈數、夢遺等等而腎虛之表現、稱為心腎不交。有者痰濕很重、火旺、口苦、心煩、胸悶、眩暈、又有腸胃消化功能減退、常伴有消化不良、胃痛、腹脹和大便溏薄等症狀、引起了失眠、中醫往往稱為 " 胃不和則臥不安" 也。 更有者與失眠相對即 " 嗜睡 "。一種是昏昏沉沉地睡不醒、實際上即昏迷之先兆也、常見於高熱之病者、中醫稱為 " 熱入心包 " 。另一種即閉眼就睡著、一喚卻能醒來、但轉瞬又睡著之嗜睡、多稱為陽虛之一種表現。
    舊病 → 即問病史。此對當前病情之診斷和治療有一定參考價值。例如便血病者、須問清病史、可協助診斷。當患者已有多年胃脘痛之病史、糞便色如柏油樣、常可診斷為 " 消化道出血 " 、再結合其它見症、應考慮到屬於 " 脾不統血 ; 如便血色鮮紅、而患者又素有痔瘡、多屬於 " 痔瘡出血 " 、中醫稱為 " 腸風 " 。此外、問清了舊病之治療經過及用藥宜忌。再結合前之見症加以分析、則可避免辨證之錯誤和用藥不當。
    生活情況 → 思想情緒及工作環境有時也得要問一問。例如、腰腿痠痛 之得病多與勞動時體位和工作環境有密切的聯繫。有者體力勞動者由於用力不當、常常會產生腰扭傷、腰腿活動可受阻、屬實症。而從事腦力勞動者、因 " 久坐傷肉 " 、多為虛症也、經常腰痠腿痛不適。對婦女、須問月經史、生育史與計劃生育之情況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中醫婦兒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