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兒科第36550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26歲

    一個星期
    一、6月30日(星期一)至中醫診所看診時,醫師說我的脈象有變化,可能懷孕了,要我一星期後至醫院照超音波檢查,可是到了7月4日(星期六)時,確有月事來潮,而且量很多,本以為會是小產但又無血塊且顏色鮮紅,想請問醫師我這樣的情況還有可能是懷孕的現象嗎?初期懷孕還會有月經嗎?
    二、我平時都每隔一天喝一罐四物雞精,請問這樣會不會太補了。
    之前有小產過兩次,因為一直想懷孕,所以一直用中藥調理至今有三個月之久了。

    2003-07-06 13:30:41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於 2003-07-06 18:11:34 回覆

    只要是懷孕,就不會有月經,您最後一次月經是幾號?若是太早期就流掉,就跟一般月經依樣,再者:
    胎前產後的中醫調理
    胎前產後的中醫調理早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記載,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從歷代中醫文獻中就能查閱到很多寶貴的資料,這些寶貴的經驗沿用至今,仍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婦科心法中對於安胎:「安胎之道有二法,母病、胎病當詳分而施治之。凡因母病以致胎動者當療其母,母安則胎亦安。或因胎病有所觸動,以致母病者,但宜安胎,胎安則母自愈矣。」那麼胎前產後是如何進行中醫調理的呢?現整理介紹之。
    一、 胎前的中醫調理
    (一)胎前用藥宜涼
    1、 孕後聚血養胎,血虛不足生內熱,宜育陰清熱養胎。
    胎漏胎動不安,保陰煎中有黃芩、生地
    2、 肝血不足,陰虛陽亢,化火生風,宜育陰潛陽,清熱熄風。
    子暈、子癇,杞菊地黃丸、三甲復脈湯有龜板,發作時用犀角地黃湯、羚羊角粉鼻飼
    3、 陰虛不制陽,心陽火亢,熱移小腸,宜養陰瀉火通淋。
    子淋,知柏地黃丸加通淋之藥
    4、 陰虛火旺傷肺,宜養陰清肺止咳。
    子嗽,百合固金湯百合用麥冬、
    5、 陰虛生熱,熱擾心胸,鬱悶心煩,宜養陰清熱除煩。
    妊娠心煩,人參麥冬散(黃芩、生地、知母、黨參、茯苓)
    6、 熱聚沖任,沖脈盛,上逆犯胃,宜清熱和胃降逆。
    妊娠嘔吐,蘇葉黃連湯:蘇葉9g、黃連6g,加蘇梗9g、灶心土、藿香、佩蘭,吐黃水加黃芩、黃連
    7、 外感風邪或濕熱之邪,邪蘊結於內而致胎火,宜清熱祛邪。
    感冒,一般辨證使用,竹林四女科記載:胎前感寒:
    婦人胎前感寒,邪氣衝胎,遍體骨痛,潮熱頭痛。宜用烏藥順氣湯(烏藥二錢 麻黃五分 甘草二分 陳皮一錢 白芷一錢 僵蠶二錢 枳殼二錢 加蔥一根,薑三片,煎服。),發散寒邪,其氣自蘇,病即癒。
    胎前咽痛:婦人胎前咽痛,此症因因胃中積熱,兼有痰氣。宜防風升
    麻湯(防風二錢 升麻二錢 桔梗二錢 甘草二分
    水煎服)治之。
    子淋,加味五淋散:梔子、黃芩、澤瀉、木通(小於9g,短於1個月,水腫嚴重時用,可用陳葫蘆15-30g代)、車前子
    8、 孕後胎氣易上逆,氣機不利而致內熱,宜利氣清熱。
    子懸,阿膠養血湯,清熱養陰。
    在竹林四女科中提到胎氣不和:婦人胎前,受孕數月,頭眩目昏,身體發熱,口苦舌乾,飲食即吐,此乃胎氣不和,宜用和氣散(陳皮 小茴香 枳殼 砂仁 益智仁 木香各一錢 蒼朮 厚朴各五分水煎溫服。)二三劑即安。
  • 張家蓓中醫師

    張家蓓 中醫師 中醫婦兒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