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第5884號健康諮詢

返回上一頁
  • 患者信息: 30歲


    我最近兩眼(尤其是右眼)感覺有些腫,可由鏡子上看到當眼球轉到左右邊緣時會有皺摺在眼睛表面(眼球與眼尾中間),有時亦會有腫痛感,經眼科醫生看診後拿了些眼藥水點眼睛,雖過了兩天有較好,但每天仍感覺腫脹.聽說血醣過高會造成眼睛的疼痛,請問醫生,是否真的如此?倘若血醣過高會有那些徵兆與後遺症或疾病的產生?謝謝!

    1999-08-05 00:00:00

  • 林款帶醫師

    林款帶 醫師 於 1980-01-01 00:00:00 回覆

    我現在提供一篇糖尿病和眼睛的關係,希望對你有幫助。\r
    糖尿病患者有眼睛不適的抱怨是相當普遍。從視力模糊、飛蚊症、黑點、眼皮下垂、複視、眼瞼閉鎖不全、視力消退到失明,都可能降臨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這包括血糖大起大落,導致眼睛水晶體對光屈折反應的改變,產生視茫茫的障礙;神經病變侵犯控制眼球轉動的神經(第三、四、五對腦神經);視網膜出血及血管新生造成的糖尿病眼底病變和其併發眼壓上升的青光眼。\r
    糖尿病眼底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和血糖的控制好壞、糖尿病的類型、糖尿病發病的期間長短及患者的年紀,息息相關。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剛診斷時即有不同程度的眼睛病變。而在診斷出糖尿病二十年後,幾乎全部的第1型糖尿病病人有視網膜眼底病變,其中一半以上會出現重度的增生性眼底病變;第2型糖尿病有60%的患者發生病變,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出現重度的增生性眼底病變。目前的報告指出在青春期前幾乎不會發糖尿病眼底病變,且隨著年紀的增長其發生率也向上攀升。\r
    為什麼血糖高會出現視網膜的問題,到現在仍然沒有很好的解釋理由。一般的推論認為高血糖改變體內生化代謝的進行,進而導致視網膜血管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起始先出現微細動脈瘤、小部分的視網膜出血,進而出血位置增多與擴大,出現絨毛狀的白斑和脂質沉積的黃斑點,最後因血管新生與血管脆裂反覆發生,而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r
    除了眼底病變外,糖尿病常遇到的另一眼睛問題是白內障。糖尿病的人,除有較高罹患白內障的發生率之外,其發生的年紀也較無糖尿病的人來得年輕。有報告指出危害第2型糖尿病視力最嚴重的是白內障,而不是前面所提的眼底病變。另一較少遇到的嚴重眼睛問題是新增血管性青光眼,它因新生血管長在虹膜附近或表面,導致眼壓上升,此時患者會抱怨眼睛痛、紅、淚液增加、和視力喪失。所以眼壓的測量對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也是相當重要的。\r
    因眼睛病變而導致失明和罹患糖尿病的長短有正相關。國外的報導,第1型的在二十五年之後有14%到20%的患者失明;而第2型,不論有無使用胰島素,約為百分之二的機會。糖尿病造成眼睛視力喪失,不完全是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的(第1型失明者為百分之八十五;第2型約為三分之一)。其它原因有:白內障、黃斑部退化、青光眼和其它原因。\r
    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的改善或延緩糖尿病眼底病變的進展,已是不爭的事實。糖化血色素維持在百分之七以下是血糖控制的基本要求。雖有研究者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或維他命C來預防眼底病變,唯至目前仍無定論。一般建議,每年糖尿病患者應做一次的眼底檢查,若有更嚴重的變化應每三到六個月追蹤一次。做眼底檢查時也應同時測量眼壓。雷射治療對阻斷眼底病變的衍進是有很大的幫助,約比沒有接受雷射治療者減少兩倍半的失明機會。不過,重要的一點是,雷射治療是在阻斷眼底病變的進行,而不是在雷射治療之後視力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r
    眼睛是靈魂之窗,糖尿病患者為了能清楚的生活,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不二法門。而定期接受眼睛檢查是早期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有效的方法。\r


    林款帶醫師 1999/08/06/14:41:43
  • 林款帶醫師

    林款帶 醫師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