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細菌性腸炎的預防

文:台中大里仁愛醫院消化器內科主治醫師 林邑穎醫師

俗語道“病從口入”,夏日炎炎,細菌孳生,又是細菌性腸炎發生的高峰期。會引起腸炎多半是細菌藉由污染的食物、飲水等被人食入後,在躲過人體重重防衛關卡(唾液、胃液、腸胃道的淋巴組織及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才產生症狀。

由此可知,免疫力不好(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或環境衛生差與擁擠空間,病菌數量多,或細菌傳染力強(如志賀氏捍菌,十隻菌即可引起腸炎),都是容易感染細菌性腸炎的危險因素。

腸炎細菌侵入人體後,有些進入腸壁附著於腸細胞後釋放腸毒素,引起噁心、嘔吐及腹痛水瀉(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有些則直接侵犯腸細胞,會使病人發燒、腹痛裡急後重,並解出含黏液或血絲的糞便(如沙門桿菌、志賀氏桿菌)。

細菌性腸炎的潛伏期可從數小時(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到2∼3天(如腸毒性大腸桿菌)。而不同的細菌也喜好生存於不同食物中。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喜好高糖分食物(受污染的沙拉、甜點)及大量食物聚集的場所(外燴、流水宴席)。沙門氏桿菌與受污染的家禽、蛋、乳製品有關。霍亂弧菌與受污染的海產、水有關。

醫師可藉由問診、發病快慢、大便性狀(有無血絲、黏液)或毒性症狀及飲食情形、潛伏期、病程來猜測致病菌類。糞便檢查可看有無白血球、紅血球來評估腸道發炎程度。

糞便蟲卵檢查可排除是否為寄生蟲感染。有時須糞便培養、血液培養,或內視鏡檢來正確鑑別診斷。

多數細菌性腸炎是自限性的疾病,只要給予支持性療法,補充水分並維持電解質平衡即可。少數出現金身症狀,或產生腸胃道以外感染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預防細菌性腸炎之道如下:
 1.經常洗手,尤其是進食前,如廁後。
 2.避免生食(生魚片、生蠔等),若要食用,需注意新鮮及適當冷
  藏。
 3.選購水洗蛋,少吃半熟的蛋。
 4.隔餐食物,請勿食用。
 5.避免飲用未煮沸水,及不合格之礦泉水。
 6.常前往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大陸)為預防旅行者腹瀉,可攜帶
  鉍鹽。(台中大里仁愛電子報第八期93.07.01)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