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控制「低蛋白」飲食,不讓糖尿病鬧情緒!

文: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甘耀東醫師

目前台灣的尿毒症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因長期糖尿病引起,因此腎臟病變是糖尿病主要的併發症之一。一般估計,第一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患者,約有40~50%之病患會有腎臟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經過20年之後,也有20-25%的機會併發腎臟病變,但因糖尿病患者中,第二型佔大多數,因此尿毒症患者中主要都是以第二型患者為多。

糖尿病腎病變的臨床症狀主要是蛋白尿、腎功能異常併發高血壓。又可將其病程分為臨床前期及臨床期;為何要將病程分為兩期?主要是依臨床表現及治療效果。在臨床前期時,要腎絲球過濾速率反而上升,而且腎臟變大,因此抽血檢查時,腎功能仍是正常,但若積極控制血糖到理想範圍時,其經過數星期仍有可能會恢復正常。另外臨床前期還有另一特點,也就是微白蛋白尿,此時你用一般驗尿試紙是檢測不出蛋白尿,祇能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才可以得知微白蛋白尿產生。但此時若積極治療,仍有機會恢復。因此在此時期給予積極診斷及治療是必要的。

一旦進入臨床期,初期表現蛋白尿,其後很快地,腎功能開始受損,有時在很短時間內就進展到腎衰竭的程度。一般而言,要進展到臨床期,至少得糖尿病在5年以上(一般而言,約10-20年之間)。每個病患之間,進展速度,不盡相同,平均而言約每個月下降1%腎功能左右,一般而言,從蛋白尿到腎衰竭約經4-5年左右。

當病患發生糖尿病腎病變時,約有90%以上的機會會同時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此每年定期作眼底的檢查,不但有助於視網膜病變的早期治療,也有助於腎病變早期偵測。

另外一旦有腎病變產生,絕大多數病患會同時產生高血壓,而高血壓也是腎病變惡化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在控制糖尿病的同時,高血壓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

就糖尿病腎病變之處置包括:

一、嚴格之血糖控制:雖然並無確實的證據可證明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完全避免腎病變之併發症,但的確依統計可以發現血糖控制愈不好,其併發症發生機會愈大。
  
二、高血壓之控制:良好的血壓控制,目標立在130/80mmHg以下,過去研究發現,當血壓控制得宜,其腎功能惡化速度也會減緩。

三、低蛋白飲食:無論是糖尿病或非糖尿病引發之腎臟疾病,低蛋白飲食皆可減緩腎功能惡化,一般而言,其蛋白質容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約需0.6公克之蛋白質。

綜合以上而言,早期偵測腎病變的發生,早期治療是不二法門。

本文作者【腎臟內科主任 甘耀東醫師】
本文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