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讓溝通無障礙 關心銀髮族日漸退化的聽覺!

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耳鼻喉科主任 陳正文醫師

銀髮族的聽力減退,除了少數是由耳垢栓塞、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外耳及中耳的問題引起外,其他絕大部分的問題出在內耳耳蝸毛細胞或聽神經的一種良性的生理退化現象。而此種聽力退化的現象乃是緩慢而生,患者本身往往並不自覺,等到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此時通常已經是中度或重度重聽了,因此如何能早期發現而加以矯治(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對於適應未來的生活起居一定大有幫助。

如何能夠初步判斷自己或家中的長輩聽力狀況呢?一般而言,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相距一公尺的距離,以正常聲音交談,其音量約為五十五分貝,因此,若在此情況下,你或你的長輩已有溝通上的困難,則至少已約有中度重聽了。應找耳鼻喉科專科醫師來做一個詳細的耳部及聽力檢查。

耳鼻喉科醫師會詳細地檢查你的耳朵(有時甚至需要用到耳用顯微鏡或內視鏡),是否有可以立即或經由開刀等方法解決的問題,例如耳垢栓塞、慢性中耳炎、中耳珍珠瘤、中耳積水等情況,必要時會安排一個「純音聽力檢查」,此項檢查必須在隔音良好的隔音室內,由聽力專家為患者檢查,繪製出「聽力圖」後,再經由耳鼻喉科醫師的診斷,去除一些特殊情況及可能性。例如突發性耳聾或長期服用某些耳毒性藥物(例如某些抗生素、某些利尿劑、阿斯匹靈、某些化學治療藥物及抗瘧劑─奎寧等),或聽神經瘤等。

若最終的結論為「聽力退化、聽力老化」現象,則以目前的醫療水準而言,是無法完全恢復的,此時醫師便會依個人情況,決定是否建議患者配戴助聽器。但在決定是否選配之前,還有一項重要的檢查「語音聽力檢查、語言辨識度檢查」,它有助於瞭解患者對語音辨識度的好壞及個人之聽覺動態範圍,對於選擇助聽器的類別及調整有相當大的幫助。

助聽器的發明,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由早期的喇叭型助聽器演變至今日使用微晶片電腦程式控制的精密儀器,外型則有口袋型、眼鏡型(此兩種現已少用)、耳掛型、耳內型及耳道型等,其實說穿了,其原理也只有「放大」兩個字,就是把希望聽到的語言、聲音和背景噪音同時放大,讓聽不到的聲音變成聽得到,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銀髮族在剛開始使用助聽器時,會覺得「助聽器太吵」的緣故,因為它把原來不想聽到的背景噪音也一併「放大」了!因此,對於初配戴者,的確需要一段時間學習及適應,建議可先在安靜的環境中,一對一說話時使用,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患者會漸漸忽視周遭不該被放大的噪音,而能篩選出想聽的語音訊號,進而對溝通形成很大的幫助。

「聽力退化」雖然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但是許多研究均顯示,若是不及早好好地保養聽力,則這種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提早出現,並且加速惡化,以下提供一些日常保健之道,以預防「未老先衰」!

一、避免噪音:研究顯示噪音與聽力退化有加乘作用,長期暴露在噪音
  的環境下,絕對會加速聽力老化的程度,只是因個人體質不同,影
  響程度不一而已。現代的年輕人常會沈浸在PUB、KTV、舞廳
  、演唱會、音響室等高分貝的密閉空間中,或在蜂炮、嘉年華會中
  尋求刺激,或是長期使用隨身聽,累積下來後,便對耳朵造成莫大
  的負擔,加速聽力的退化。

二、控制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膽固醇、
  高血脂症等,均可能影響內耳血管循環,進而加速聽力老化,因此
  ,好好控制這些疾病,有助於減緩退化。

三、慎用耳滴劑及耳毒性藥物:多數耳滴劑及某些藥物都已被證實具有
  耳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內耳聽覺神經細胞,因此必須在醫師
  的指示下謹慎使用。

四、定期聽力檢查:一旦檢查出聽力已有早期病變,則定期追蹤相當重
  要,至少一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即使已配戴助聽器,也應
  該時時注意聽覺的變化,一有問題務必求教於專業的聽力師、耳鼻
  喉科醫師及助聽器廠商,做必要的檢查或調整。

資訊時代來臨,家庭制度的簡化,「耳根清靜」不再是老人的一種福氣,相反的,為了不與社會脫節疏離,造成更多家庭悲劇,我們更應一起來重視銀髮族「聽」的權利!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