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大大小小試管嬰兒回娘家 解開人類誕生的迷團!

文�台北榮總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 張昇平主任

台北榮民總醫院自民國七十二年決定積極發展生殖科技,八月起開始採購相關設備,擬定周詳計劃,包括動物實驗、排卵針劑及藥物的使用、超音波及核醫數值對卵泡之監測、取卵的方法、培養基的泡製、精蟲洗滌、受精步驟、胚胎發育的觀察、胚胎植入的方法、實驗室無菌設備等。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完成相關動物實驗,四月正式應用到臨床試驗,經歷多次的努力,終於在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底,胚胎移植著床成功。七十四年四月十六日順利誕生國內第一位試管嬰兒,為我國醫學史上增添新的一頁,也帶動了生殖內分泌的蓬勃發展與研究。

一、前言

生殖科技一直都是人類醫學科學發展史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醫學上認為,人類的誕生是個有趣的迷團,我們若能從基本上去觀查精子、卵子、精卵受精的過程、胚胎發育、甚至著床機轉等,不但能逐步解開迷團,而且能將之實際應用於臨床上。例如,為精子去蕪存菁的洗精術,可以應用在人工授精上;又如分析染色體等的未著床前之胚胎檢查,作產前諮詢,對減少流產、或者避免染色體不正常的胎兒及胚胎幹細胞等,都是具有其醫學價值的。

二、研究過程及成果

民國七十一年,承蒙鄒院長濟勳及婦產部主任香達推薦,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生殖內分泌科研習。
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底返國後,奉吳主任指示,開始積極採購有關體外受精的相關設備及器材,試管嬰兒小組也正式成立。當時的主要成員包括趙湘台醫師、陳樹基醫師、曾啟瑞醫師及我、實驗室負責人歐陽杏如和謝妙玲小姐、超音波室舒麗萍小姐。

回想當年在吳主任領導下,小組人員個司其值職,認真負責地從事體外受精計劃。從民國七十三年四月開始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直至同年八月間,我治療了三十九位不孕婦女,施行了四十二個週期的手術,每週期採卵數平均值僅有1.4個,受精卵平均值僅1.2個,卵子受精率僅37.5%,與現在的情形(民國九十四年)相比,差距相當大(目前每週期採卵數為10個,卵子受精率為70%)。當時四十二個週期中,有胚胎可以植入的週期為12個,只有一個個案懷孕成功,就是後來的第一位試管嬰兒。

第一位試管嬰兒的成功,對於我們科內而言,是一個個案的結束,但相關的研究才正要開始,例如冷凍胚胎、禮物嬰兒(Gamete intrafallopian transfer)、輸卵管胚胎植入術、胚胎的協助孵化、冷凍精卵的改良、排卵針劑的使用方法及改良、培養基的改良、胚囊的移植、精卵捐贈處理及管理、著床前胚胎的研究及遺傳診斷及幹細胞研究……等等,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目前也有很好的成果。

台北榮總自從民國七十三年至九十三年,總共施行人工生殖技術案例為6094人,臨床懷孕人數總共2133人,臨床懷孕成功率為35%,生產人數為1855人,流產率為13%,多胞胎懷孕人數464人,佔生產人數之25%(雙胞胎23%、三胞胎2%),經由人工生殖技術誕生的嬰兒之總共為2356人。

三、結語

由於成功的孕育全國第一位試管嬰兒的歷史,也使我們生殖內分泌科的工作人員更加自我期許、兢兢業業;事實上我們在生殖科技的領域中,有多項技術也都是國內「第一」,包括輸卵管精卵植入術、輸卵管胚胎植入術、精子注入卵黃間隙顯微手術,以及卵子捐贈等。我們也深信自己要一直居於領導地位,要擁有最優秀的生殖內分泌醫師群、胚胎學及男性學專家、分子醫學專家來從事著床前胚胎的遺傳診斷,最具設備完善的生殖內分泌實驗室、優秀的工作人員來研發各種荷爾蒙與新進技術,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在第一位試管嬰兒誕生之後,我想大大地喘口氣,說聲「告一段落啦!」,但也僅是告一段落,只有一個試管嬰兒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甚至於「試管嬰兒」也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的雄心遠過於此!


附件:第一位女試管寶寶演說稿「陳柏穎致謝詞」

大家早安,這是一個感恩的時刻。首先,感謝大家撥空來參加今天的二十週年慶,二十年的時間不算短,我實在很感動,看到這麼多人關心我們和試管嬰兒的發展,也分享我們成長的喜悅。在這個大廳內我看到了十年前可愛的小朋友們,都已經長大成文質彬彬的年輕人,祝福你們,不論你們每個人將來的目標是什麼,我祝福每一個人永遠快樂,圓滿的達到目標。我也看到很多新的小朋友,歡迎加入試管大家庭,你們已經有很多大哥哥、大姊姊,我相信我們的經驗可以提供給你們參考。

我自己將滿二十歲,目前是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二年級的學生,主修微生物學,希望畢業後朝病毒和傳染病防治方面研究。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主要是受到我乾爹張主任的影響,如果沒有張主任及榮總醫療團隊的合心研究和努力,我根本就沒有機會能來到人間,更何況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在此,我要獻上我最誠摯的敬意和感恩,感謝張主任和榮總醫療團隊,你們不但給了我生命,更間接的教導我生命的目標。我希望將來我也能夠藉由專業上的研究,對人類有所貢獻,帶給人類希望,減少病苦的折磨。

在此我也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張主任和榮總醫療團隊創造了我的生命,而我媽媽卻茹苦含辛、扶養我長大。媽媽,謝謝您!謝謝您承受了肉體上及精神上的辛苦和壓力,就是為了能將我生下來。換成是我,我不知道是否有和您一樣的勇氣,走過您所走過的路。爸爸,我也要謝謝您辛苦工作,永遠提供我最好的,最好的住家環境,最好的私立中學,和最好的各種機會。

我也要感謝我臺灣的家人和朋友,提供我每次回臺灣舒適的住宿,也讓我留下滿滿的回憶,更成為下一次再回來的動力。當然我更要感謝在場的每一位記者們,由於你們的報導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其實我們也是和一般出生的孩子一樣正常。如果不是今天的記者會,今天我應該還在學校,和同學一起討論功課。

再次感謝張主任和榮總醫療團隊棄而不捨的努力,讓我們有這麼大的試管家庭。尤其是張主任,我們有幾年失去聯繫,但是我內心是時時地感恩您。雖然您不是我血緣上的父親,但我對您的敬重就如同對我的生父一般,也希望您能把我當作您的女兒看待。我或許可以一直站在這裡感謝您,卻無法表達我對您的感恩。在我的生命中有許多貴人,提供我生命所需要的燃料,而您就像那根點燃燃料的火苗,點亮了我的生命。感恩您!感恩您!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