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十女九帶】不只是一句民間流傳的醫學術語!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十女九帶”是一句民間流傳的俗語。在《靈樞•五癃津液別》中有“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的記載,當時還沒有用“帶下”一詞。“帶下”作為一種疾病,後來還被稱作“白沃”、“白瀝”、“白崩”、“白漏”、“下白物”等名。帶下病引起醫家的重視,還是在宋代,當時許多大型的醫學著作開始將“帶下病’’安排在僅次於“月經病”的第二位。帶下病引起重視的原因,除了它的危害性之大外,還在於它的發病範圍之廣,早在晉代,醫家王叔和的《脈經》中就說:“婦人帶下九實中事。”可見帶下病的發生是很普遍的。

帶下病多發的原因,一方面由於女性的外陰與肛門鄰近,再則陰道細菌感染的機會也特別多,一旦發生生殖器官的炎症,都可以使白帶增多。再說,從出生時患的嬰幼兒外陰炎到老年性陰道炎,一生的任何年齡階段都有可能出現以白帶增多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因此,“十女九帶”的說法一點也不過分。

除了上述病理性的帶下之外,還有一種生理性的帶下。清代名醫王孟英就曾經說過:“帶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潤,本非病也。”可見,在正常的情況之下,帶下是女子與生俱有的,並非僅僅在生病時才出現的症狀。

出生伊始的女嬰就會從陰道裏分泌出少量的液體,這是因為當她還生活在母親子宮中時,一部分母體分泌的女性荷爾蒙已經進入到她的體內,並對她產生暫時的影響,這種影響一般持續二三周後自然消失。女子隨著年齡的逐漸長大,在九歲左右,下視丘、垂體、內分泌腺體分泌荷爾蒙的功能逐漸完善,卵巢分泌少量的荷爾蒙。此後,在逐漸增多的性荷爾蒙的影響之下,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漸趨成熟,宮頸開始分泌少量的黏液。在月經週期的早期與晚期,宮頸分泌的黏液量少,質稠,日平均量43毫克。

這些液體與陰道脫落的上皮細胞、子宮內膜和大前庭腺分泌的黏液,以及陰道滲出的少量液體組成了白帶。這些分泌物在乳酸桿菌的作用下,使陰道的酸鹼度(pH)維持在4∼5之間,從而抑制了有害細菌的入侵與繁殖,起到了自我清潔的作用。這些“津津常潤”的白帶還使陰道變得異常的潤滑,以減少摩擦。女性一旦建立了排卵功能之後,在排卵期前三日和後一日內,宮頸分泌的黏液量可以比月經週期的早、晚期所分泌的量增加十倍以上,日平均量最多達568毫克,呈透明的、稀薄的、如雞蛋清一樣,可以拉成的黏絲長度最長達15∼20釐米。這時女性常常感覺外陰部有一種濕潤的感覺。這種宮頸黏液使精子獲得活動的能量與生存的時間,免受白血球的吞嗜,有利於精子進入宮腔而受孕。妊娠期間,女性的白帶也會增加。這些都是白帶的生理功能和增多的生理現象。

此外,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許多卵巢功能低下的疾病在補充女性荷爾蒙的時候,白帶分泌量會增多。絕經後的女性,隨著卵巢功能的衰竭,陰道分泌物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因此,無論從生理、病理的角度,還是從治療的過程來說,女性的一生常有白帶是不足為奇的,因此,“十女九帶”這句話還是相當正確的。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