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誰才需要進補?台灣民間向來有吃補的習俗!

流傳千年的「藥食同源」理論,讓許多人視「吃補」為每日調養身體必不可缺的步驟,儘管現代人的飲食成份早已遠遠超過身體所需,但還是免不了在冬日節氣交替之際吃吃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或是在身體虛弱時,來碗麻油酒雞、人蔘雞湯、或是十全大補湯,但一般人對補品認識不多,有所謂「有病治病,無病補身」的偏差觀念。

加上各種傳播媒體及誇大不實廣告的誤導,有一些人常有自我診斷、隨意購買補品服用的習慣,而導致誤用補品、藥品的意外情況發生,此實非消費者之福。台灣民間向來有吃補的習俗,一般常吃補的時機有:(1)小孩發育成長時;(2)女孩子月經初來之時以及月經的前後、妊娠期、更年期;(3)生病時;(4)老人體虛的調養;(5)一般冬天驅寒的補藥;(6)工作疲勞的調養。

(1)小孩調養

中醫認為,小孩「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一般說來,無病的小孩不需進補,除非小孩身體虛弱或者生病,可以用性味平和的補品調養,以健脾胃、補腎氣為主,目地是增加消化吸收功能,以獲得充足營養,促進生長發育,一般約在12、13歲期間,民間稱為小孩「轉骨」時期。

(2)婦女進補

一般而言,不同時期的婦女,所需之營養成分不同,也有不一的補法。月經初朝較晚的孩子,可能是營養不良,體弱多病而導致發育遲緩,此時除了健脾胃,增加孩子的吸收能力已外,也可以適當用當歸、熟地、枸杞、大棗、桂圓肉等調血之補品。而青、壯年婦女歷經月經、妊娠、產兒、哺乳等情況,身體所需消耗的營養較多,血液也容易虧損,以補血、養血為主。老年婦女,腎氣漸衰,除了補血之外也要兼顧補氣,可選用補肝腎,益氣血之品。

(3)生病者的調養

中醫說「虛不受補」,過於虛弱的人身體消化功能差,服用補品後,可能會有消化不良、腹脹等情況發生、這情況可能發生在下列兩種情形:

  1、消化吸收功能不好而且抵抗力弱的人,這種人進補無益,反而
    容易使其受到感染,或造成身體負擔。
  2、慢性疾病末期。身體消耗太多元氣。自律神經不平衡。造成交
    感神經興奮。也就是中醫所說「虛火上亢」的情況,此時進補
    會助長虛火。

(4)老人進補

老年人的身體較虛弱,進補要小心,凡是過寒過燥、大辛大熱的藥劑,對老年人都不適當的。

(5)一般冬天驅寒的補養

坊間常見的有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十全大補湯等,有時吃了反而會造成便秘或上火,那是因為這些滋補品通常較為燥熱滋膩,有虛火或體質偏屬實熱性的人不適合服用。

(6)工作疲勞的調養

勞心者與勞力者因為勞動的方式不同,補法也有差異:

  1、腦力勞動者,因長期缺乏身體的活動,體質較差,而且思慮過
    度,損傷心脾,或長期熬夜引起肝腎不足和氣血虛弱的現象,
    症狀為心悸、失眠、身體疲累、容易頭昏眼花、健忘等,需補
    氣血及強肝腎。
  2、期在寒冷潮濕環境工作者,容易陽氣不足或有脾濕的現象,而
    引起虛弱或皮膚方面的不適,宜選用溫補健脾的補品。
  3、期在高溫和乾燥環境工作者,由於出汗過多,耗損氣陰,會出
    現皮膚、口鼻、咽喉等乾燥,以及咽痛、便秘等症狀,可選用
    養陰潤燥及益氣的補品。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