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女性分泌物出現白帶病態變化,稱為「帶下病」!

帶下病多發的原因,一方面由於女性的外陰與肛門鄰近,再則陰道細菌感染的機會也特別多,一旦發生生殖器官的炎症,都可以使白帶增多。再說,從出生時患的嬰幼兒外陰炎到老年性陰道炎,一生的任何年齡階段都有可能出現以白帶增多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因此,“十女九帶”的說法一點也不過分。

陰道所流出的黏液稱之為「白帶」或「帶下」,而白帶的病態變化,稱為「帶下病」。婦女發育成熟後,陰道常有分泌物排出,如量不多,質地、色澤、氣味均正常,即清末醫家王孟英所謂:「帶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潤,本非病也。」若白帶的量、色、氣味發生異常變化,甚至兼見月經不調、不孕及其它症狀,則屬病態。

結合臨床所見,「帶下病」的辨證有幾個問題:

一、赤白辨氣血:古人本有「氣病為白,血病為赤」之說,白帶量多,
  多屬氣虛之證;赤帶皆因於血。

二、黃白辨寒熱:一般來說白帶清稀屬虛寒,黃帶稠厚屬實熱。
  黃色越深,熱邪越甚。帶量越多,濕邪越重。

三、初久辨虛實:並非僅僅是初病屬實,久病屬虛。而初患帶下病,
  必有所因,首先應考慮到肝火、濕熱、滴蟲、黴菌等。

四、痛癢辨瘀熱:陰癢者多濕熱為患,少腹、小腹痛者多有瘀滯。

五、辨黴菌、滴蟲帶下:白帶量不少,色呈乳白,
  質呈厚糊狀、豆腐渣樣,多由黴菌感染。
  若帶下黃綠色而呈泡沫狀,多屬陰道滴蟲感染所致。
  二者皆有陰癢症狀及局部組織損傷的特點。

六、辨白濁、白淫、白崩:陰道時流白液,如渾濁如米泔水,
  且尿道有澀痛感者為「白濁」,宜清濕熱;
  若其液如精,與欲念有關,則屬「白淫」,宜補腎陰、瀉相火。
  其白淫之甚者,量多,謂之「白崩」,治宜補脾、腎固衝任,
  以收斂止崩。

七、辨癌瘤性白帶:氣味對辨別白帶有重要意義,腥屬虛寒,
  臭屬濕熱。若惡息不堪,帶下量多,如洗肉水樣,又年齡較大,
  則應懷疑有子宮頸癌的可能。

治療帶下病的代表方劑,如健脾勝濕之完帶湯、參苓白朮散;清利濕熱之龍膽瀉肝湯、三妙散;疏肝瀉火之丹梔逍遙散;益腎斂帶之金鎖固精丸、清帶湯〈山藥、生龍牡、烏賊骨、茜草〉等均為臨床常用,只要方証相宜,即很快取效。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