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康KABINAI─談愛滋病患之侵襲性黴菌感染!

文�臺大醫院內科部 孫幸筠、黃獻樑、洪健清

雖然愛滋病毒主要以侵犯帶有CD4的T淋巴球和巨噬細胞為主;但事實上,包括B淋巴球、巨噬細胞、中性球、及各式的細胞激素都受到愛滋病毒影響。黴菌普遍存在於環境中,最常由肺部進入人體,須靠各種免疫機轉以避免在人體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但在愛滋病患者身上,因免疫力低下的緣故,會在身體多處造成嚴重的感染。

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最為常見的黴菌感染,常與其他嚴重的伺機性感染並存;但絕大多數是引起口腔、食道、黏膜感染,鮮少造成侵犯性或全身性感染,這是和其他黴菌感染的最大不同點。口腔念珠菌感染可做為預測病患將進展到後天免疫缺乏症狀群的指標。食道念珠菌感染為診斷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伺機性感染之一。

口腔念珠菌感染,亦叫鵝口瘡,早期表現會在舌頭、懸雍垂、上顎、或兩頰黏膜出現不規則的白斑,晚期病灶可能會發紅或委縮。鵝口瘡會引起喉部不適,吞嚥痛楚,味覺改變,嘔心及食欲不振。食道念珠菌感染時,會有吞嚥疼痛或困難的症狀,但亦可能無症狀。陰道感染念珠菌會引致陰部紅腫灼熱,痕癢疼痛,並會分泌粘稠的白色分泌物。

口腔念珠菌感染,一般可由口腔典型的病徵表現診斷。食道念珠菌感染,可由吞嚥疼痛或困難的症狀,合併口腔念珠菌感染來診斷;要小心的是病患可能僅有食道念珠菌感染,而無口腔念珠菌感染;或有類似的症狀,但感染的是單純性泡疹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及東南亞特有的青黴菌感染;或同時有上述幾種感染並存。

黴菌血症

社區性侵犯性黴菌感染的發生有地域性的差異。在美國好發隱球菌感染、莢膜組織孢子菌感染、coccidioidomycosis、或blastomycosis等;在台灣則為隱球菌感染和青黴菌感染。從1994年到2004年,在台大醫院就診的愛滋病病患中,有25位病患發生26次青黴菌感染感染;另外,有50位病患得到隱球菌感染。這些黴菌感染,在愛滋病感染者身上,往往是造成全身性感染,感染部位包括神經系統、肺部、血液、骨髓、淋巴系統、皮膚等。

愛滋病病患得到隱球菌感染時,免疫功能已遭極度破壞,國外資料顯示,通常病患CD4數多小於100 cell/mL;在愛滋病病患身上,相較於非愛滋病病患,有很高的隱球菌量,但因免疫力低弱,不太會有強烈的發炎反應。國外的研究顯示,在腦膜炎患者的腦脊髓液中,愛滋病病患較非愛滋病病患,有較高的機會可用India染色見到隱球菌,有少的白血球,生化檢查可能是輕微的異常或近乎正常。

以往都認為青黴菌常見於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香港、或大陸南部;但近年來台灣也有不少本土病例。根據泰國清邁大學醫院的資料,在進入愛滋病世紀之前,診斷青黴菌感染的病例,每年約為1至3例(1987∼1990);但從西元1991年開始,當年病案數增加到46人,之後每年約100∼200人左右,且大多數為愛滋病病患;在當地已成為診斷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伺機性感染之一。當患者感染青黴菌時,免疫功能已極為低下。

隱球菌或青黴菌感染診斷

隱球菌或青黴菌兩種感染,在臨床病徵極為類似,皆會引起發燒、全身倦怠、體重減輕、胃口差、盜汗等症狀;根據台大醫院的經驗,感染隱球菌病患較會有神經學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意識變差、頸部僵硬、抽筋、視力糢糊、複視等症狀;若病患有發燒及頭痛等神經學症狀,要做腰椎穿刺以排除隱球菌腦膜炎感染;另外,亦有呼吸道症狀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相較之下,病患感染青黴菌較易有呼吸道、淋巴結腫大、皮膚、肝脾腫大、或口腔的表現,如咳嗽有痰、呼吸急促、口腔潰瘍、喉嚨痛、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淋巴結腫大可見於頸部、縱隔腔、及腹部主動脈附近。

在隱球菌或青黴菌兩種感染的病患中,其胸部X光片並無特異性的表現,和其他伺機性感染相較之下,如肺結核或其他分枝桿菌感染,有較多的空洞病徵;若隱球菌和青黴菌相比,青黴菌病患胸部X光片大多有變化,空洞表現較多,也較嚴重。

隱球菌或青黴菌感染之確定診斷要靠微生物學檢查或組織病理切片。微生物學方面,除了痰液、血液或其它臨床檢體染色檢查和培養外,隱球菌感染可藉檢驗血中或體液中的隱球菌抗原或腦脊椎液之India染色診斷。再者,如果胸部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腫瘤樣浸潤,我們可以利用胸部超音波檢查或電腦斷層做經皮穿刺抽吸做組織病理和微生物學診斷。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