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亞太肝臟研究協會日前發表抗病毒療法與抗藥性數據!

第15屆亞太肝臟研究協會(APASL)會議發表的三項研究的實驗數據證實,對於多種類型的慢性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口服抗病毒藥劑entecavir的功效均優於或相當於拉美芙錠。這些研究對象包括代償性肝病患者:首次接受抗病毒療法(未接受過核甘治療的患者)、先前接受過抗病毒療法(非entecavir)、以及使用拉美芙錠治療無效的患者(定義為無反應、復發或有抗藥性)。

另一項研究的結果證實在經過一年治療後,未接受過核甘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沒有對entecavir產生抗藥性的跡象。由美國必治妥施貴寶公司發明的entecavir是一種核甘類似物及選擇性B型肝炎病毒抑制劑。

中國香港特區香港大學內科學系消化肝臟科主任暨醫學與肝學專家黎青龍教授表示:「大多數的醫師在決定要用哪一種抗病毒藥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患者會考慮抗藥性的發生。今天在分析entecavir第三階段數據後顯示,在對任何首次接受核甘治療的患者進行治療48週後,沒有任何entecavir抗藥性產生的跡象。只有1%曾用拉美芙錠治療的復發患者在使用entecavir治療後,因抗藥性而有病毒回升(或再度出現可測量之病毒含量)的情形。」

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友好醫院董基佳教授表示:「慢性B型肝炎是中國最緊迫的健康問題之一。我認為早期診斷與有效的藥物治療有迫切必要,以便解決我們國人與慢性B型肝炎有關的一些破壞性長期併發症。」

每年全球有超過五十萬人死於原發性肝癌,而有多達百分之八十的原發性肝癌是由慢性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在感染慢性B型肝炎的四億人口中,有75%在亞洲。原發性肝癌、亦即肝細胞癌是許多亞洲國家前三大癌症死因。

中國是全球B型肝炎和肝癌人口最多的國家,估計大約已經有
 一億三千萬人或大約10%的人口已經感染慢性B型肝炎。
根據估計,每年光是東亞國家(中國、香港、日本與韓國)
 就有36萬人死於B型肝癌。
在印度,每20人當中就有一人感染慢性B型肝炎,成年死亡人
 數的1%是死於B型肝炎病毒。
新加坡大約有6%的人口或大約25萬人感染慢性B型肝炎。

2005年更新的慢性B型肝炎亞太共識報告書指出,持續抑制病毒是減少或預防肝臟(與肝臟相關的)受損和病程發展的重要關鍵,且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消除或永久抑制B型肝炎病毒。

第三期的臨床研究顯示entecavir治療多種類型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療效,包括B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反應與B型肝炎e抗原陰性反應的未接受過核甘治療的患者,以及接受拉美芙錠治療的無效患者。B型肝炎e抗原陽性反應患者有肝功能惡化、肝硬化和肝癌的情形,在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佔25∼40%。B型肝炎e抗原陰性反應患者的特色是進行性嚴重肝損傷,長期預後不良,經常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在APASL發表的第三臨床資料包括:

ETV-023研究是以519位患者為對象、雙盲對照的隨機三期臨床研究,調查中國未接受過核甘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成年患者使用entecavir的療效與安全性。治療48週後,接受0.5 mg entecavir治療的患者中,有905達到主要療效綜合終點(HBV DNA低於偵測限制【以bDNA法檢測的 分析報告為0.7 MEq/mL】以及ALT小於正常上限的1.25倍),用拉美芙錠治療的患者則只有67%。統計數據證明在治療48週後,以entecavir治療的患者,病毒減少量比以拉美芙錠治療的患者顯著得多(p<0.0001)。此外,有76%以entecavir治療的患者,HBV DNA達到無法偵測的程度,(以PCR檢測的分析報告為不到300 copies/mL),以拉美芙錠治療的患者只有43%達到。兩種藥物的安全性與耐受性普遍良好。最常報告的不利影響包括鼻咽炎(鼻道與上喉嚨發炎)、ALT含量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疲倦、上腹疼痛與腹瀉。

ETV-056研究是以145位患者為對象的第二�三期臨床研究,調查以拉美芙錠治療無效的中國慢性B型肝炎成年患者使用entecavir的療效。這項研究先進行12週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再進行36週開放藥物標示研究。統計數據證明,到了第12週,以entecavir 1.0 mg治療的患者所減少的病毒含量,顯著高於以安慰劑治療的患者(4.30 log copies/mL vs. 0.15 log copies/mL);(p<0.0001)。治療48週後,先在雙盲階段以entecavir治療、後在開放藥物標示階段持續以entecavir治療的患者中,HBV DNA平均減少量為5.08 log copies/mL。每日以Entecavir 1.0 mg治療48週的耐受性一般良好。

大規模分析550位患者參與第三期計劃的entecavir抗藥性數據後顯示,在治療48週後,在未接受過核甘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患者樣本沒有對entecavir產生抗藥性的跡象。根據觀察結果,在先前以拉美芙錠治療無效、現以entecavir治療的患者中,有1%呈現可能因entecavir抗藥性而產生的病毒回升情形,且有7%出現與entecavir抗藥性有關的突變,但是只有在以entecavir治療之初、先前存在的拉美芙錠抗藥性曾發生變化時,才有突變發生。

在對全球兩項entecavir第三期重要研究(ETV-022 研究HbeAg陽性反應患者,ETV-027研究HbeAg陰性反應患者)的數據進行48週分析後,證明對於未接受過核甘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entecavir的療效優於拉美芙錠。這些成人患者有代償性肝病、活躍病性複製的跡象、以及血清丙胺酸轉胺脢(ALT或AST)持續升高或組織學上病毒仍活躍的跡象。這些研究中數個與疾病相關的子群證明均有entecavir療效優於拉美芙錠的情形,這結果顯示對於這些子群代表,基線ALT含量與HBV遺傳型可為抗HBV療法之組織學反應與病毒反應的可能指標。在ETV-022研究中最常報告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上呼吸道感染、咳嗽、鼻咽炎、上腹疼痛、疲倦與發燒。ETV-027研究發現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與上呼吸道感染。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