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腸病毒並非夏天才會造成恐慌?父母應學會識別症狀!

文�慈濟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張美娟老師

腸病毒雖叫「腸」病毒,但它很少引起腸胃道症狀,因病毒的特性可耐酸,並進入小腸繁殖之後從糞便排出,故稱之為腸病毒。有別於腸炎病毒,如輪狀病毒、腺病毒。腸病毒抗酸、抗膽汁;可在廢水中生存;室溫下可存活數天;零下70℃可生長數年;4℃可保存好幾星期;加熱至攝氏60∼85℃維持一分鐘才會被消滅;特定濃度的甲醛或氯化氫可使之失去活性,故游泳池加氯化物可有效防止腸病毒的感染;另外紫外線亦可殺死腸病毒。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染;呼吸道亦可傳播病毒。初次感染後一至三週呼吸道可分離出腸病毒;在糞便中可持續八週;另外產生皮疹的腸病毒疹子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結膜炎的眼睛分泌物亦可傳染。亞熱帶地區的台灣一年四季皆有腸病毒的發生,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季。各種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高危險群,併發症發生率亦較高。
 
腸病毒包含六十幾種病毒,共區分為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68∼71型等。其中只有小兒麻痺病毒有疫苗可預防之,其餘皆無。腸病毒種類眾多,故感染一種之後有可能再次感染不同型的病毒。故可能每年都感染或一年感染多次。
 
腸病毒感染潛伏期約為三至五天。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且可自然痊癒,病程約為七至十天。腸病毒的症狀多以泡疹性咽狹炎及手口足症為主,泡疹性咽狹炎患童通常會發燒、口腔後部出現水泡潰瘍,比較大的患孩通常會主訴喉嚨疼痛,小小孩則拒食。潰瘍通常持續一週左右。手口足症患童於手掌、腳掌、有些於手肘、腳膝蓋或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之紅疹,疹子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其中腸病毒71型的疹子較小需仔細觀之,疹子大多不癢不會結痂。口腔也會發生潰瘍。許多較嚴重的個案發生併發症則以腦炎、腦膜炎、心肌炎、出血性結膜炎為主,此種個案需密切觀察。
 
腸病毒目前並無特效藥。絕大多數症狀輕微者予以症狀治療即可。病患本身免疫力克服感染後即逐漸康復。免疫球蛋白視需要使用,因其為血液製品具較高污染的機率,應由醫師謹慎評估使用。
 
腸病毒種類繁多,無法得過一次以後終身免疫。故應了解預防之道以杜絕其傳染途徑。

一、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

確實洗手(濕、搓、沖、捧、擦),不論大人或小孩回家後皆須洗手,兒童玩具應經常清洗,可以70%的酒精擦拭;漂白水雖可殺死腸病毒,但因其對人體較有毒性,故少用於清潔地板、家具或玩具;填充玩具可用紫外線曝曬的方式消毒之;食物餐具則利用煮沸法以去除腸病毒。若兒童感染腸病毒清潔其排泄物後一定要確實洗手。

二、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充分的睡眠、良好的營養狀況及運動可增強兒童的抵抗力。哺育母乳至少四個月可保護新生兒及嬰兒免受腸病毒的感染。

三、避免感染源的散佈

流行期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居家環境宜清潔通風。受感染的患童宜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家中的其他小孩也應予適當的隔離,通常家中第二個小孩受到感染,因接受較多的腸病毒故症狀會較嚴重。患童於痊癒過程中病毒仍會從糞便中排出持續約1-2個月,故在餵食前、解便後、準備食物前應洗淨雙手。

■症狀照顧

口腔潰瘍
應維持口腔的清潔,吃完東西後立即清潔,如喝開水或漱口。若疼痛可依醫師指示予以止痛藥。食物的選擇可予冰涼軟質的飲食。

發燒
多予水分補充,調節室溫(攝氏24∼16度),必要時予以冰枕,嬰兒則予以水枕。體溫上升至38度半則依醫囑予以退燒藥,或予溫水拭浴。

■觀察病情進展
患童若發生以下狀況應立即就醫:

1.高燒不退
2.嗜睡不安
3.嚴重嘔吐
4.意識不清或抽搐
5.活動力減低
6.嚴重咳嗽
7.呼吸急促或困難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