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寶寶為何會有鬥雞眼?若有歪頭、斜頸的現象請就醫!

文�書田眼科診所主治醫師 廖士傑

一般嬰兒在出生三到六個月左右,視覺與立體感會逐漸發展,使眼睛無論在注視任何方向時,都能讓影像投射在正確的位置,以獲清晰的影像。大部分的嬰兒皆可正常發展,但仍約有百分之二的嬰兒,在發展的過程中,兩眼協調出了問題,影像無法投射至正確位置。

斜視依眼睛偏斜的方向可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及下斜視四類。而所謂鬥雞眼,實際上就是內斜視,是最常見的一種斜視,當觀看景物時,兩眼有一眼正視,另一眼偏靠鼻側位置,此時就發生鬥雞眼的情形。又根據發生的頻率,可區分為隱性斜視、間歇性斜視、交替性斜視及單眼斜視。由於斜視的病人無法兩眼一起看一個東西,因此影像的融合與立體感比較差,有些兒童還會因為斜視的關係造成弱視。

內斜視依發生的年齡,可分為先天性內斜視及後天性內斜視。一般發生於出生到六個月之內,稱為「先天性內斜視」,是由於控制眼外肌肌肉不平衡,造成兩眼鬥向鼻樑,兩眼內斜現象是交替發生,也就是小朋友會有注視右邊景物以左眼看,注視左邊景物以右眼看的現象發生,六個月之後發生則稱為「後天性內斜視」,因為出生六個月內是視力及立體感發展的關鍵期,所以如果不能早期發現治療,可能會轉變成弱視。

內斜視除了先天性內斜視外,還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兩眼外直肌麻痺:是因為外直肌發育不良所引起,兩眼眼球集中於內側,無法向外看。

(二)莫比爾氏症後群(Mobius):會造成腦神經多對痲痺,尤其針對第六對控制外直肌神經、第七對控制顏面神經,及第九對控制右耳吞嚥神經,所以當此類病患鬥雞眼發生時,常會合併顏面神經痲痹,及吞嚥困難。

(三)固定型斜視:是因為內直肌纖維化,會將眼球拉至鼻側,容易形成弱視,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愈趨嚴重,甚將眼球拉至鼻樑下方。

(四)雙側杜安氏症後群(Duane):因腦神經發展異常導致不正常放電,以致眼球往外看受阻,往內看會有兩眼睛縮小的現象。

(五)假性內斜視:因為東方人的鼻樑比較塌,內眥部比較寬,所以許多小朋友,眼睛看起來像鬥雞眼,但實際上眼睛的協調性是正常的,像這類的小朋友在鼻樑逐漸高挺後,斜視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六)先天性眼球震顫等症狀:當在注視景物時,會有類似地震的情形發生,此時小朋友會將眼球落於震幅較小的點,而通常靠鼻側的震動幅度較小,所以會有斜視的情況發生。

至於診斷,首重區分是真的內斜視或假性的內斜視,是故醫師在做診斷時,必須先區分出是假性或真性的內斜視,如此才可施以適當之矯正。

內斜視的治療,包括有屈光不正的矯治,斜弱視訓練儀,以及遮眼治療法,一個完整的斜視治療必須綜合各種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屈光不正的治療可以防止因屈光不正所造成的斜視或弱視;遮眼的治療,是強迫病童使用發育不良的眼睛,使其受到影像的刺激而能正常發育;斜弱視訓練儀可促進兩眼的協調,使影像投射至正常位置,等到視力及影像投射都能正常發育之後,在以手術方式做根本治療。必須提醒家長的事,斜視手術並非都是一次就可以完成,有時必須進行多次手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斜視的治療除了要醫師的技術外,還要家長的耐心與充分的配合。

當父母親發現小孩的眼睛不正,有歪頭、斜頸的現象,敲打眼睛,在強光下有瞇起一眼的習慣時,或以閃光燈照像,發現小朋友兩眼的光點無法落於正中央時,都應帶至眼科醫師徹底檢查。

治療的目地有三,一是防止弱視發生,促進兩眼協調;二是矯正眼位偏斜,增進美觀;三是找出其他導致斜視的合併症。因此家長若發現小孩有斜視,千萬不要置之不理,誤以為斜視會自然恢復,而延誤了治療的適當時機,小孩四到六歲是視力檢查的關鍵期,此時期治療的效果最好,且治療後持續的追蹤是必要,至少須持續追蹤至九歲後才能穩定。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