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揮之不去的念頭─只要有耐心,強迫症是可以治療的∼!

【案例說明】二十三歲的陳先生,最近半年來常常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弄髒的感覺」,且這些擔心骯髒的念頭越來越明顯,往往一想到時,這個念頭就在腦海中反覆盤旋幾十分鐘,而且一天之內又會出現很多次,致使陳先生每天都得花很多時間在這個揮之不去的念頭上。對陳先生而言,雖然自己會覺得想太多且不合理,但是自己又沒辦法控制這些念頭的出現。

後來,陳先生更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害怕弄髒的感覺」,而迫使自己不管碰到任何東西都要反覆洗手,甚至每天都得花上一個小時來洗澡。日子久了,這種情形非但沒改善反而越演越烈,因為這樣的念頭不斷地在腦中盤旋縈繞,陳先生不但連上課都沒辦法,最後連家門都無法跨出。

家人也因為陳先生會不斷挑剔家中不乾淨而覺得不舒服,且更常因為陳先生佔據衛浴設備時間太久而與家人發生口角。因此在家人的勸說下到精神科門診就醫,經醫師診斷為「強迫症」,給予抗憂鬱劑與抗焦慮劑等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目前陳先生的強迫症狀已經漸漸改善,與家人相處也恢復以往的和諧了。

◎何謂強迫症?

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醫師說,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它。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相同嗎?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不相同也沒有因果關係。強迫性格又稱完美性格是自小到大都會有以下的特質:一、過度小心謹慎。二、凡事過於專注於細節、規則、順序等。三、高度責任感、常自責。四、完美主義。五、僵化與固執,無法應付環境突然的改變。

◎強迫症多常見?

多年以來,許多人認為強迫症是一種少見的疾病,但是,這個疾病經常是被低估的,因為病人會隱瞞病情而不去尋求治療。

根據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醫師估計,所有的人口中一生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為100人中有2∼3位,也就是全台灣大約是40∼60萬左右的強迫症病人。這個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恐慌症。男女罹患這個疾病的機率相當。大部分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二十五歲以前)發病。大部分都有婚姻適應的問題,也容易並發續發性憂鬱症狀。

◎與強迫症病人一起生活的指引

家屬對強迫症病人的反應因人而異,有三種典型反應:一、家屬主動幫助病人;二、家屬不願幫助病人,但可容忍強迫症狀;三、家屬不願知道亦不允許強迫症狀出現。其實對強迫症知道愈多,更可幫助治療使得病症恢復得更多。下列的《家庭指引》,期能幫助家屬:

 1.您必須學習分辨一些代表病人有問題的訊息。記住這不是他
   們的個性使然,而是疾病的結果,即使有改變也是緩慢的。
   這些訊息包括︰

  .重複做某些動作或事情(重複強迫性行為)
  .不斷質疑自己的判斷,必須別人持續的保證
  .要花較長的時間去做簡單的工作
  .持續性的緩慢
  .擔心小事情或細節
  .對小事情嚴重和極度的情緒反應
  .日常生活變成是一種負擔
  .逃避行為


 2.在有壓力的情境之下必須修正您對病人的期待。因為壓力或
   任何改變都會使得強迫症狀惡化。
 3.您要依據病人的能力來評量進步的程度,不要與其他強迫症
   的病人比較。
 4.要重視病人「小小的進步」。幫助病人去接受一個真實的「
   內在尺度」來評量自己進步的程度。病人可能會說︰「自己
   又回到原點了!」,不過他(她)的確已經有進步了。千萬
   不要天天比較病情的變化,因為強迫症的病程是起起落落的。
 5.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統。增加您對強迫症的了解,
   避免批評病人,反而試著去接納病人,但是接納和了解並不
   代表允許強迫性行為。
 6.藉著「簡明扼要的溝通」,來鼓勵病人對抗強迫性行為與轉
   移強迫性思想。與病人共同約定一個目標,來減少儀式行為
   與逃避行為是很重要的。某些家庭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但是
   有些必須專業人員的幫助。
 7.限制病人的強迫行為。但是要對病人的情緒保持敏感。盡量
   不要被捲入病人的儀式行為(包括不斷的求保證)。在「好
   」的日子時,堅定地協助病人抗拒儀式行為或減少他的逃避
   行為,且遵守約定。在「壞」的日子裡,就不必要求太多,
   除非病人的強迫症狀已經危及生命安全。
 8.保持正常的居家生活作息。盡量不要讓強迫症狀影響家庭功
   能,因為家中日常生活的常規與結構可以減少儀式行為,和
   鼓勵病人接觸想逃避的事物。
 9.即使病人只是小小的進步也要重視加以鼓勵,如此逐步增加
   病人的自尊與信心,來克服強迫症狀。
10.善用幽默。用幽默來陳述病人的強迫症狀中不合理之處,幫
   助強化病人合理的能力,而遠離強迫症狀。
11.鼓勵病人規則服藥。確定他有無規則去門診拿藥,有無藥物
   副作用,吃藥的效果如何等。
12.家屬擁有一些自己(與病人分開)的時間是很重要的。如此
   家人可以擁有一個實際的日常生活面,以免精力耗盡也比較
   健康。

《家庭指引》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