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請你跟我這樣做!纖維肌痛症候群十八個壓痛點在哪呢?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 蔡明翰

纖維肌痛症候群曾是個令患者身心煎熬,卻求助無門的疾病,常被各科當作「人球」踢來踢去,過去常被認為是神經質或詐病,直到1990年才由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定出病名及診斷要件,這類病患才獲得「平反」。

有個55歲家庭主婦抱怨全身肌肉痠痛、四肢關節疼痛僵硬有四個月,合併有失眠、倦怠、排便次數增加等症狀,到處求醫都不見效。理學檢查發現四肢和胸、背部有多處壓痛點,關節有壓痛但無明顯腫脹、發熱。抽血檢查皆無特殊異常。排除甲狀腺異常和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之後,診斷為纖維肌痛症。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安眠藥及抗憂鬱劑,再配合復健,已獲得改善。

本病盛行率約佔全部人口的2%,中老年女性患者比男性多。病因可能和肌肉微小非發炎性創傷有關,導致病患感受肌肉疼痛閾值降低,輕微刺激也感覺很痛。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為使診斷明確,將本病定義如下:

一、全身廣泛的肌肉疼痛,持續超過三個月。
二、疼痛發生在身體左、右側、腰部以上、以下四個象限區域。
三、18個特定壓痛點中,
  至少有11個點以手指4公斤的壓力觸診會引起疼痛。

四、併有僵硬、失眠、倦怠、憂鬱、腸胃激躁、短期記憶變差等情形。
五、先排除其他病因。

18個壓痛點在哪兒呢?諸位不妨邊DIY壓壓看。先從身體前面,由上到下分別是:

一、下頸部:在第五至第七頸椎橫突前側處。
二、第二肋骨:在軟骨接合處。
三、手肘外側:髁骨上遠端兩公分處。
四、膝蓋內側近端。


休息一下,再由身體後面,從上往下則是:

五、枕骨下肌肉附著點。
六、肩部:棘上肌。
七、上背部斜方肌上緣的中央處。
八、臀部:外上四分之一處。
九、股骨頭大轉子的後緣。


諸君如果解剖學不太熟,或是有些地方按不到的話,可請醫師幫忙檢查。

實驗室檢查如:血球計數、生化、紅血球沉降係數 (ESR)、甲狀腺功能應為正常;自體免疫方面抗核抗體 (ANA)、類風濕因子 (RA)等應是陰性。

治療方法可分為:

一、藥物控制:用低劑量非類固醇止痛劑 (NSAIDs)或Tramadol,配合抗憂鬱劑,如:Fluoxetine (Prozac)、Flupentixol (Deanxit)、Sertraline (Zoloft)等;若有嚴重失眠,可用助眠劑,如:Lorazepam (Ativan)、Fludiazepam (Era, Erispan)等。

二、有氧運動:從對肌肉關節衝擊較低的運動開始,像騎自行車、散步,游泳,每週需3到4次,一次先由10分鐘開始循序漸增至每次30分鐘,配合自己的體能和興趣量力而為,不要求好心切過度活動,反致肌肉疼痛加劇,造成惡性循環。

三、放鬆與減壓策略:常做深呼吸,聽和緩音樂,冥想自己身在舒適環境中,促進腦內啡分泌,可使心情平靜、減緩肌肉緊張和疼痛。

四、家人及醫護人員支持,也有助改善病情。

纖維肌痛症雖然不威脅生命,長期持續全身疼痛卻令人沮喪、工作效率低落,人際關係影響甚鉅,值得大家重視。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