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冬季輪狀病毒肆虐!當心嬰幼兒感染恐引起嚴重併發症!

往年好發於秋冬季的輪狀病毒,從入冬到現在,已可見不少為該病毒所侵襲、又吐又拉又發燒的嬰幼兒湧入門診。輪狀病毒是最常見造成嬰兒和幼童嚴重脫水腹瀉的原因。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醫師表示,臨床上發現,因急性腹瀉所住院的病童,約有三到四成是因輪狀病毒所引起的。目前為止,還沒有針對輪狀性病毒的用藥,一般是以症狀治療為原則、除了儘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症狀嚴重者,就要口服電解液及施行靜脈注射。

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張美惠醫師指出,輪狀病毒經糞口傳染,有較強的傳染性;目前正在研發的口服五價活性輪狀病毒(Rotavirus)疫苗的第三期試驗證實,投予三劑能減少98∼100%的嚴重症狀,並減少95.8%住院率和93.4%的急診率。該口服五價輪狀病毒疫苗的藥效和安全性數據已於近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疫苗諮詢委員會(FDA VACCINES ADVISORY COMMITTEE)一致同意。

陳伯彥主任表示,秋、冬季為輪狀病毒發病高峰季節。主要是經糞便─口腔路徑傳染,有較強的傳染性。其感染與流行是非常普遍的,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病毒主要侵犯六歲以下兒童,其中6∼24個月的嬰幼兒居多。根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名小五歲的兒童因受感染而住院;換言之,平均每15秒便有一名病童因罹患輪狀病毒腸胃炎而入院。除此之外,其每年造成五十萬兒童的死亡,和超過2500萬次門診。

在台灣或其它醫療衛生比較發達的國家地區包括美國,亦無法倖免於輪狀病毒腸胃炎造成的困擾。陳主任指出,在人類身上最常發現的病毒血清型,有G1、G2、G3、G4,約佔了感染病毒型的70∼88%,台灣常見的血清型也是這四種。輪狀病毒擁有抗原特異性,因此不同的病毒血清型會引起幼兒各自專一的免疫力。簡單的說,幼兒在五歲以前會重複感染輪狀病毒,平均約二∼三次。譬如第一次感染到的輪狀病毒是G1型的,下次還是可能感染到G2、G3或G4型的病毒。

根據一項對口服五價活性輪狀病毒疫苗第三期效能與安全性的跨國性試驗(Merck’s Phase III Rotavirus Efficacy and Safety Trial,REST)的結果,該疫苗能有效減少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所需住院治療的機會─投予三劑能減少98∼100%的嚴重症狀,並減少95.8%住院率和93.4%的急診率;至於安全性方面,亦均無增加腸套疊或其他重大不良反應的報告。

這一項來自12個國家、70,301位健康嬰兒、週齡6∼12週,以口服的方式接受三劑的疫苗或安慰劑的雙盲研究,台灣亦為試驗參與國之一。台灣區試驗主持人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張美惠醫師表示,在參與該項跨國研究的台灣幼兒中,也未發現重大的不良反應。根據前述流行病學資料與臨床研究,該五價輪狀病毒疫苗應能涵蓋了80%左右台灣的輪狀病毒感染,現也在申請台灣衛生主管機關的上市核准中。

《醫學小百科》輪狀病毒腸胃炎

開發中國家與腹瀉有關的住院病例約有三分之一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而全球每年有將近50萬個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有幾種不同血清型,這些血清型的盛行率隨地區而異,而且每個季節都不一樣。兒童通常會發生幾回的輪狀病毒腸胃炎,而且只在感染各種不同血清型後才會產生對抗此疾病的廣泛免疫力。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嚴重程度從無症狀到可能致命的脫水性腸胃炎都有。與輪狀病毒腸胃炎有關的典型症狀包括嘔吐、發燒、腹痛以及有時可持續三到九天的水樣腹瀉。輪狀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為糞便經口傳染,但也可能經由咳嗽、打噴嚏以及接觸其他體液、其他人或污染物的表面而傳染。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輪狀病毒發生率相近,顯示環境(例如,水、個人衛生或公共衛生)的差異不會影響其發生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