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拇指基關節病變及破壞重建,談韌帶重建及肌腱植入術!

拇指基關節在大拇指的根部,是手部第一腕掌關節,這個關節可以伸彎,內收外展及轉動,為手部活動量最大的關節。所以有病變及破壞時對手的影響最大。一般而言,拇指基關節病變及破壞的原因主要有三,如下點分述。

病變及破壞的原因

1. 退化性關節炎(大部份為老年人)
2. 類風濕性關節炎
3. 外傷(各年齡層皆有,年輕人較多)


生病時的症狀通常是「拇指根部,即基關節處會腫痛」;晚期甚至有「脫位」的現象,而整個拇指所呈現的是無力及活動範圍減少。在醫師的臨床診斷方法為:

一、理學檢查:使用Torque test(扭轉測試)
       會引起拇指基關節的疼痛,並有骨骼磨擦的感覺。
二、X  光:一般的手部X光加一個特別方位的照相即可確定診斷。
三、病變及破壞的程度分四期。

治療:早期
早期的患者可給予適當的休息,用支架保護及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治療。

治療:晚期
晚期的患者,如果休息,保護及藥物皆無法有效控制病情,並且拇指仍然腫痛,功能不良,影響很大時,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的選擇如下:

一、關節固定術:將手部活動量最大的關節固定,病患會很不方便。
二、切除壞骨:直接將破壞的骨骼清除,使這個部位形成一個假關節,
  但常有不固定及無力的情形。
三、人工關節:最近一、二十年曾有數種人工關節發明,但皆不理想。
四、韌帶重建及肌腱植入術。

手術方法

由拇指根部的切口進入,打開第一腕掌關節的關節囊,將已破壞的大多角骨切除,並在第一掌骨基上做一個骨隧道。接著將橈側屈腕肌腱找出來,取一半寬的肌腱十五公分並保留其在第二掌骨基之附著處。將此一半寬的橈側屈腕肌腱從前述骨隧道中穿過,然後繞過長外展拇肌腱及橈側屈腕肌腱之另一半並固定。最後將剩餘的橈側屈腕肌腱放入切除大多角骨所留下的空洞中做為間隔物並用鋼針穿過第一掌骨及舟狀骨做固定的動作;縫合傷口,手術完成。

術後照顧
手術後在手術部位包紮及固定,共四週;四週後拿掉包紮及固定開始一系列的復建,大約二個多月。

追蹤結果分析
1. 手術後追蹤平均十二點三年。
2. 拇指的力量及活動範圍平均可恢復九成以上。
3. 病情較輕者結果較好。

長期追蹤結果
手術超過五年者我們追蹤到七十八隻手;追蹤時間五年二個月至二十二年七個月,結果五十一隻手評估為〝優〞,二十四隻手評估為〝好〞,兩者相加共七十五隻手(佔全部96.1%)。

結果
一、韌帶重建及肌腱植入術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外傷所造成拇指基關節破壞,效果良好。
二、本手術之目的是解除疼痛及重建大拇指的功能。
三、北榮的治療結果成功率及病人滿意度皆高。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榮民總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