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現代文明病的產物-腸激躁症候群導致長期身心不協調!

在這樣一個充滿壓力、緊張現代社會,文明帶來的並非進步,卻是更多的身、心不協調,「腸激躁症候群」即是這樣的產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裕昌說,「腸激躁症候群」病人會抱怨,長期間斷地出現水樣腹瀉,常在清晨或是早餐後腹瀉加重,造成工作上困擾。在排泄三、四次帶大量黏液軟便後,整天都不會再出現不適,有些人則是整天在拉肚子的或是只在夜間拉肚子。

另一類典型患者,則表現出慢性腹痛及便秘,在排便後這種下腹部的疼痛會獲得緩解,有些人或許還會覺得肚子脹得不舒服、背痛、胃灼熱感、疲倦、心跳加速等症狀。

「腸激躁症候群」原因為腸子運動發生了改變,腸子活動力增加的會造成腹痛與便秘,腸子活動力降低的會發生腹瀉,也有些人是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除了腸子肌肉功能潛在異常可發生腸激躁症候群外。他表示,研究發現某些激躁性大腸毛病患者與情緒精神有密切關係,患者往往伴隨失眠、焦慮、憂鬱、乏力等症狀產生。症狀雖會自行緩解,但又常因飲食改變或精神因素而復發。有憂鬱症,歇斯底里症,強迫性人格等,亦常見有激躁性大腸病。

「腸激躁症候群」在中醫屬於「腹痛」、「便秘」、「泄瀉」等範疇。主要由於情志失調,導致肝脾不和,腸道氣機不利,傳導失司。此外飲食、勞倦、寒濕等因素,均會對病症有所影響。本病除了精神調適外,可從肝、脾、腎、腸道調理治療著手。
此症在臨床上常見可分為四型:

症型

症狀

治療方

肝鬱脾虛型

情志怫鬱,心情調適不當即腹痛、腸鳴泄瀉、腹瀉後腹痛減,煩躁噯氣。

痛瀉要方合四逆散

脾虛不運型

面色痿黃,食慾不振,神疲乏力,腹脹泄瀉,便中挾有不消化之物,甚則面浮足腫者。

參苓白朮散

脾腎陽虛型

泄瀉日久不愈,多在黎明之前發作,腹痛便溏,形寒肢冷,腰膝痠軟。

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

腸道津虧型

羊屎狀便,大便三、四天一次,小腹痛,失眠煩悶,口乾舌燥。

增液湯、一貫煎


針灸療法常用穴位

 體針穴位:脾俞、大腸俞、天樞、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耳針穴位:大腸、小腸、交感、神門、皮質下等穴位。

「腸激躁症候群」與精神情緒因素有關,患者應適時紓解壓力,抒發情緒,消除緊張,安撫恐懼,並多練習放鬆、呼吸等方法來調適心情,對病情有緩解作用。再則要適度運動及休閒娛樂,有助於身心調適。至於飲食方面,減少油脂、咖啡、巧克力、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取,以減少腸胃道的刺激分泌。如此在醫師正確的診療及患者身心調適的配合下,這現代的文明病,將不再是困擾!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