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電腦族長期低頭聳肩工作,出現「頸型」的頸椎病?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中醫科黃雪雅醫師表示門診中經常可以見到許多患者抱怨頸部疼痛的問題,尤其是長期使用電腦或是經常熬夜的患者,發病比例更是居高不下。一位三十多歲電腦工程師因為長期頸部痠痛的問題,而至該院中醫科求診,經過診斷發現患者因為長期低頭聳肩工作,出現「頸型」的頸椎病,合併頸椎退化的症狀,因此常反覆肩背痛,甚至手臂出現麻重感。

經使用黃耆五物湯治療,配合活血藥的使用來改善頸部及腦部血循,再加上適當的針灸取穴,該患者長期的酸痛問題很快就獲得解決,同時由於腦部血循改善,因此患者同時發現平常頭暈以及昏昏沉沉的狀況也都不再出現了。

頸部痠痛可說是現代人的通病,但是許多人並不清楚頸肩酸痛的確實原因,其實頸部痠痛的症狀可總稱為「頸椎綜合症」,又稱為「頸椎病」,是指由於頸椎骨本身,及周圍軟組織(韌帶、肌肉、椎間盤)的慢性損傷或退化,壓迫刺激頸部的脊髓、神經根及血管,而引發頭、頸、肩、手臂以及胸部的疼痛。其好發年齡為40歲∼60歲,多見於長期低頭工作或有頸部外傷史的患者,另有椎間盤退化性病變、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先天性畸形或外傷者亦容易有此症。

由於病理改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被累及的組織也不同,故其所產生的臨床症狀也不盡相同,因此臨床上將頸椎綜合症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六類類型,尤以前三型最為常見,簡述如下:

(一)頸型:
又稱為「韌帶關節囊型」,急性發作時常被俗稱「落枕」。此型多因睡眠時頭頸部位置不當、受寒或頸部驟然扭轉等原因誘發。通常會出現頸部疼痛、抬頭困難、頸部活動受限、活動時疼痛加劇、疼痛時表現持續性疼痛、疼痛部位較深,少數病人可出現反射性肩、臂、手部疼痛,以及脹麻等症狀。此型病程較長,可持續數月乃至數年,且常反復發作或時輕時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訴頭部轉動時發出聲響。

(二)神經根型:
此型是頸椎綜合症中最常見的一型,其病因主為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骨質增生、脊椎關節退化性病變,因而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所引起,尤以中下段頸椎為常見。症狀可見急性期的劇痛,且痛如刀割,慢性期可呈持續性隱痛或酸痛,疼痛由頸部,放射至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部,多局限於單側。除疼痛外,患肢常感上肢無力深重、部份手指麻木或蟻走感,症狀嚴重者可於患側上肢出現肌肉痙攣及肌肉萎縮。

(三)椎動脈型:
此型約佔頸椎綜合症的四分之一,又稱「頸性偏頭痛」、「頸性眩暈症」或「椎動脈壓迫症候群」。病因主要是頸椎關節退化或半脫位,因而壓迫椎動脈(這條動脈主要供應頸部到腦部的血液),造成椎動脈痙攣、管腔狹窄,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症狀。主要常見的症狀是頭痛、暈眩和視覺障礙。

黃醫師表示頸椎病的治療除了中藥及針灸外,運動保健是不可或缺的,在此黃醫師提供了一些運動保健法:

(一)米字型運動:每低頭工作二十分鐘就應該將頸部做適當活動,
         像是頸部前後左右、左前左後右前右後八個方向
         運動,各停留五秒再回到中央位置,對頸椎症候
         群有很大的幫助。
(二)熱敷局部:有放鬆頸椎附近肌肉的功用,可減輕因為肌肉牽拉
        引起的頸椎病。
(三)低枕而臥:選擇適當高度的枕頭也可改善頸椎病的症狀。

換言之,其實頸椎病的治療只要用適當的中藥,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必要時加上針灸療法,並且配合正確的頸部運動,以及正常的生活作息,通常可以獲得很好的改善,讓您輕鬆擺脫肩頸酸痛的痛苦。


新聞資料來源:新竹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