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四海之內皆兄弟?以身歷其境的方式介紹輸血小常識!

文�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陳曜明

患者王xx,因創傷大量出血,須緊急補充血容量,輸血後約10分鐘全身性搔癢,經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後隨即緩解,但輸血過程中能仍需密切觀察有無過敏反應。

患者林xx,因重度低蛋白血症,需輸250毫升血漿矯正低蛋白血症及提高免疫力,輸血後約30分鐘出現畏寒、寒顫及發高燒達39.5度,伴隨頭痛、出汗、嘔心嘔吐和皮膚潮紅等症狀,經減慢輸血速度及注意保暖及降溫後,症狀逐漸緩解。

患者陳xx,因重度貧血,經輸血治療後約15分出現咳嗽、喘鳴、呼吸困難等支氣管痙攣的症狀,立即停止輸血並予以腎上腺素後,症狀緩解許多。

輸血治療是臨床搶救危重病患生命的重要措施,可補充血容量,改善循環,增加攜氧能力,提高血漿蛋白,增進凝血功能。它的效果是暫時性的,但絕非多輸血有益無害的,輸血有很多併發症的,嚴重輸血反應可以致命,故必須嚴格掌握輸血的適應症,不明確適應症者不應濫用輸血,輸血的適應症如下:

一、大量失血:因嚴重創傷、手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主要補充血容量。
二、貧血或低蛋白血症。
三、重症感染。
四、凝血異常:輸入新鮮全血或新鮮冷凍血漿以預防和治療因凝血異
       常所致的出血。

輸血前及輸血期間醫護人員及家屬須注意以下事項,以預防及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一、輸血前必須仔細核對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型、血品及交叉配合
  單,檢查血袋是否滲漏,血液顏色有無異常及保存時間。
二、除了生理食鹽水外,不加任何藥物和溶液於血液內。以免產生溶
  血或凝血。
三、輸血時應密切注意觀察病人,詢問有無不適症狀,檢查體溫、脈
  膊、血壓及尿液顏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輸血完畢後仍需要觀察病情及早發現延遲型輸血反應。
五、輸血後血袋應保留兩小時,以便必要時化驗檢查。

輸血可說是另一型式的器官移植,也是有許多副作用及併發症,如發冷、發熱,過敏反應,急慢性的溶血反應,循環超載等副作用,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另外,也可能感染愛滋病,B、C、D型肝炎等傳染性疾病,所以嚴格遵守輸血操作過程是必要的,而且可預防輸血併發症的發生。

常見的輸血併發症有:

一、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早期輸血併發症之一,多發生於輸血開始
  後十五分鐘至二小時內,主要出現畏寒、寒顫及高熱,體溫可上
  升到39至40度,同時伴隨頭痛、出汗、嘔心嘔吐和皮膚潮紅等症
  狀。引起發熱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由於血液保存不當,採血或輸血
  器具不潔引起細菌代謝產品的致熱原引致的。

二、過敏反應:多發生於輸血數分鐘後發生皮膚局限性、全身性搔癢
  或蕁麻疹、咳嗽、喘鳴、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支氣
  管痙攣血管神經性水腫、會厭水腫、呼吸困難、甚至過敏性休克
  乃至昏迷死亡。

三、溶血反應:是最嚴重的輸血併發症。

  1. 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典型症狀為病人輸入十幾毫升ABO血型
   不合的血後,可以因抗A或抗B抗體引發補體系統活化而發生血
   管內溶血,也能活化血液凝固系統釋放血管活性胺類,而引起
   血管舒張收縮等動力障礙而發生急性腎衰竭(由腎小管之局部
   性缺血性損害造成),心臟呼吸系統之崩潰,或引發彌漫性血
   管內凝血現象(DIC)。此反應之嚴重性與所輸注之不配合紅
   血球的量成比例。

  2. 延遲性溶血輸血反應(DHTR):乃是由於輸入的紅血球與輸
   血後所誘發或產生之相關的抗紅血球抗體作用而產生溶血。一
   般有兩種型式。第一型為輕型,與原發性同種免疫有關。第二
   型與續發性或追憶性免疫反應有關。延遲性溶血反應很少發生
   引起生命危險的後遺症,不過偶爾也會有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現
   象或休克的報告。

四、細菌污染反應:目視含紅血球血品的顏色,若紅血球層的顏色變
  深(因細菌耗氧造成血紅素氧的飽和度減低),凡血袋上清液血
  漿中有較多氣泡、絮狀物、血凝塊或呈溶血、褐色等現象,要考
  慮血品有污染。

五、輸血相關的急性肺負荷:此反應由捐血者白血球凝集素與病人顆
  粒球之抗原抗體反應引發補體活化所引起急性肺水腫,見於顆粒
  球輸血的病人。病人有嚴重的肺水腫症狀而無心臟衰竭之跡象。

六、輸血相關性移植物反宿主疾病(TA-GVHD):捐血人的血球,
  如:顆粒球或淋巴球,當輸給免疫缺乏症的病人,可以侵襲及破
  壞宿主的組織。

七、傳染性疾病傳播:病毒和細菌性疾病可經輸血途徑傳播,如肝炎
  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症病毒(HIV)、人
  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I、II型、梅毒、瘧疾感染。

八、免疫抑制

九、大量輸血、血液容積過多或循環超載:因為輸血過多或過快而造
  成循環血容積超載,在臨床輸血療法中,是最常見的併發症。

此外,一般人的觀念總認為親屬或家人需要用血時,最好是找自己的家人或近親捐血給他們,其實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捐血者血中之活的淋巴球,與受血者(即病人)淋巴球HLA型部分相同時,能順利進入病人體內,並繼續增殖,其結果,捐血者的淋巴球,即外來的淋巴球,聚集成眾,且能分辨病人原有的淋巴球,反而視為異己,起而對抗,破壞病人原有之淋巴球與組織而引起之疾病,即稱為「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會引發不良反應而死亡。

因輸血後貧血症狀消失也可能延誤病因的診斷,且長期輸血者,輸血的效果會降低,而輸血的副作用會增加,如慢性貧血經多次輸血後造成鐵沈澱於組織中,此為血鐵質沈著症(hemosiderosis);血袋保存時間越長,血漿酸性和鉀離子濃度越高對已有高血鉀的腎功能不全病人應提高警覺,易造成鉀中毒或酸鹼平衡失調。故不要隨意的以輸血來當成短暫治標手段,而須配合實驗室的檢查結果,及根據患者病史找出潛在病因進而對症下藥,才是正確之道。

《醫學小百科》血鐵質沉著症(Hemochromatosis)

長期高劑量使用鐵補充劑,或長期輸血,會使鐵質不正常的沈積於肝臟,形成血色素沈著症,造成肝硬化的結果,一般以「hemosiderosis」表示組織鐵堆積但沒有造成傷害,而以「hemochromatosis」表示鐵沉積過量(肝鐵量20∼40g)並引發組織傷害。

鐵沉積的疾病主要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兩類,原發性鐵過量導因於小腸鐵吸收機制發生異常,例如遺傳性鐵沉著症(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因蛋白質HFE突變而使鐵吸收異常增加;飲食性血鐵質沉著症(African siderosis)發生於非洲Bantu族人,導因於長期飲用酒精性傳統飲料而大幅增加鐵攝取量與吸收量,並加上遺傳特質的影響。

續發性鐵沉積導因於嚴重貧血疾病而刺激小腸鐵吸收,或因大量輸血治療所造成,包括輸血性鐵沉著症、β型地中海貧血、溶血性貧血、sideroblastic anemia、congenital atransferrinemia、congenital aceruloplasminemia、慢性酒精中毒等。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