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黃體素低一點好!荷爾蒙療法新趨勢,強調高度個人化!

根據國民健康局2005年統計資料,相較於2002年WHI研究發表前,台灣荷爾蒙治療之使用率減少4.7%,約有207,867位面臨更年期症狀的婦女因此捨棄荷爾蒙療法。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醫院宋永魁副院長表示目前為止,荷爾蒙療法仍然是治療更年期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的好方法,至少被認為用一至兩年後再停藥。根據國際間最新研究,只要把荷爾蒙療法中的黃體素降到最低有效劑量,配合「三低一高:低劑量、低風險使用年限、低治療年齡、高度個人化」的更年期荷爾蒙療法新趨勢,就能在低風險下為更年期婦女解決不適症狀。

國際間醫學界針對WHI研究報告提出諸多相關研究,而2002年WHI原研究報告第一作者Robert D. Langer,更在今年十月於ASRM-American Society Reproductive Medicine年度會議上重新提出解讀。宋永魁副院長表示原報告中提出的21%乳癌增加風險,若與同調查、不同解釋角度下的0.08%的數字相比,問題的嚴重性放大了250倍以上。同時,基礎抽樣樣本平均年齡為偏高的63歲,與一般同性質研究高出十歲,也跟四、五十歲左右的荷爾蒙使用年齡婦女有過大的差距。

黃體素在荷爾蒙治療上還是有其必要性,低劑量的概念是將黃體素降低到足以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預防子宮內膜癌的最低有效量即可。經調整後,低劑量概念把女性荷爾蒙(conjugate estradiol)由原來的0.625毫克,降為0.45或0.3毫克;把黃體素(Medroxyprogesterone)由原來的5或2.5毫克,降為1.5毫克。

亞太更年期聯會會長黃國恩教授表示:以九個亞洲族群為研究母體的研究發現,低劑量荷爾蒙療法在血管舒縮症狀與熱潮紅次數、陰道細胞成熟指標與陰道乾燥萎縮等研究項目上,均能獲得相當於高劑量的效果;相較於其他劑量,低劑量荷爾蒙療法在乳房不適、子宮內膜作用造成之點狀出血症狀上的改善狀況則較為明顯。

根據2002年WHI研究報告,荷爾蒙治療自停經初期就開始使用,其效益較多且風險較低。除了在改善骨質疏鬆以及預防直腸癌的明顯效益外,不論是在更年期症狀的改善以及其他心臟血管疾病的影響上,荷爾蒙療法在低治療年齡上的效益都較佳。

宋永魁副院長也表示荷爾蒙療法應在更年期開始或早期就要開始使用。如果不早點開始,更年期本身就會助成血管損傷(血管動脈粥形成),骨質流失等器官失調,它無法日後再用荷爾蒙療法去修護,尤其是血管的損傷。

台灣平均進入更年期的年齡約為四十八到五十歲,但個人的治療目標及風險均不同,黃國恩教授建議國內有更年期症狀的婦女應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的荷爾蒙療法,同時,治療期間也應與醫師緊密配合。更年期婦女如果已在荷爾蒙療程中,應持續保有它的好處,不應隨便停藥。劑量及療程應個別化,依年齡療程、症狀、骨質密度、血脂濃度來調配。低劑量對老年者已是有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