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常見醫學名詞釋疑系列:心因性肝硬化、心因性休克!

文�宏恩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醫學名詞166】心因性肝硬化 Cardiac Cirrhosis

肝硬化是一種彌漫性的慢性肝炎,由於肝細胞持續性的壞死,肝小葉中的組織又被纖維細胞以及再生性結節所取代,而使得整個肝臟中的正常細胞數目減少,並呈現縮小及硬化現象。

常見導致肝硬化的原因有病毒及化學藥物。長期病毒感染所形成的肝硬化稱為「壞死後肝硬化」;長期多量飲酒所引起者,則稱為「酒精性肝硬化」;慢性長期膽汁排泄受阻所引起者,稱之為「膽汁性肝硬化」。

某些患有心臟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假若長期處在慢性心臟衰竭的狀態,而使得回流至心臟的靜脈血液長期積在肝臟內,導致肝細胞處於低氧及充血狀態,長久以往會刺激肝小葉生成纖維組織;在早期肝臟會因充血而腫大,但到了末期肝臟則會縮小而形成肝硬化,稻之為「心因性肝硬化」。

【醫學名詞167】心因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由於心肌唧壓收縮功能衰弱,或者由於心律不整而出現收縮不協調,以致心臟所唧壓的有效血液輸出量不足以供應全身需要的血液量,結果造成個體周邊組織或內臟器官因氧氣及養分供應不足而產生壞死現象,進而使得器官造成不能恢復的傷害,甚至導致生命危險;此種因心臟功能缺失而導致循環發生休克的症候群便稱之為心因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引起心因性休克最常見的病症是急性心肌梗塞,少數則由於原發性心肌病變所引起。臨床上,心因性休克會出現血壓降低、臉色蒼白及冒冷汗、眩暈、前胸悶痛以及脈搏微弱,甚至感觸不到腕部脈搏之跳動;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無尿而合併腎衰竭。心因性休克之死亡率在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之間。

【醫學名詞168】白內障 Cataract

瞳孔後面有一塊清澈透明的物體叫做水晶體,其作用有如相機前面的鏡頭一樣,將外界的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而形成清晰的影像;假若水晶體變混濁不透明時,則光線無法完全透過水晶體,便曾產生視覺模糊的現象,此時即稻為「白內障」。

老化是白內障最常形成的原因,但有些個案在四十歲左右便發生白內障的現象;其餘常見的原因有遺傳、眼睛受傷、感染、類固醇之服用,以及糖尿病。白內障無特殊藥物治療,是一種進行性視力減退的障礙。其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白內障摘除手術」,即將混濁的水晶體利用顯微手術摘除,而罹患者在手術後需配戴凸透鏡或放置人工水晶體來恢復視力;假若不接受手術治療,某些白內障罹患者或許會導致青光眼或虹彩炎。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