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只要小心呵護肌膚∼乾燥脫屑的小蘋果也能紅通通!

文�曾明禮皮膚科專科診所院長 曾明禮醫師

只要小心地護理嬰兒皮膚,清水中加潔膚霜及中性肥皂,並塗抹適當的嬰兒油,照顧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在皮膚科門診中,常可見到焦急的父母帶著她們心愛的寶寶來求診;只見小寶貝的頭皮、臉上有著乾燥性發紅與脫皮屑的現象-像極了一個「乾燥脫屑的小蘋果」。經過詳盡診察後,我告訴父母這是「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為何?其典型的臨床症狀為何?應如何治療?如何預防?如何自我照顧及保養?

所謂「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是指發生在嬰兒期,出現於頭皮部、耳部、臉部與身體屈側皮膚的非濕疹樣的乾燥性、微油膩性、落屑性紅斑。它與「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不同的地方在於:嬰兒型的脂漏性皮膚炎不像成人型,多發生於有較多毛囊分佈,且有明顯的脂漏油膩性的皮膚;而且此病常反覆性發作。不過嬰兒型的脂漏性皮膚炎,大多有自然消褪的自限性向。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不明,目前許多說法,最可能的說法是,由多重因素先後共同引起。如內分泌因素方面:受母親產後所遺留在嬰兒體內的雄性激素的影響,成嬰兒皮脂腺的分泌活動增強;營養與食物過敏方面:有些報告認為此類病嬰易有營養吸收不良的現象,且與母親的食物中缺乏Biotin有關係,另一些報告則認為與吃的食物過敏有關係;感染因素方面:有些報告認為可見皮膚病變區分出一些感染原(如Pityrospomm、Condida學),但目前認為它們可能是續發感染,而非主因;遺傳體質方面:有些研究對此類病嬰追蹤十年,發現其中有67%的人會有其他的過敏症狀出現。而且有過敏體質的父母,其嬰兒似乎也較易發生此類疾病。另外,口水分泌物與奶水由口中溢至臉頰,因長久性的接觸而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也是惡化症狀的因素之一。在兒科門診中,此類脂漏性皮膚炎的嬰兒不會少見,但其正確發生率仍不明。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典型臨床症狀為:嬰兒出生後半個月至三個月大時開始發病,經三∼四週後會好,而多在八個月至一歲之前消失。臨床上呈現非濕疹性(無小丘疹或水皰),明顯的落屑性紅斑。落屑分佈在頭皮部、眉毛部、耳內與耳後為微油性黃褐色或黃灰色,較厚時脫屑。而在他部(如臉部、額頭、面頰與身體等),則為細白色脫屑,但在皮膚縐摺對磨部(如腋窩、腹股溝部)則脫屑較不清楚。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嬰兒的頭皮、前額、眉毛、臉部雙頰、耳後與外耳內,而皮膚屈側縐摺部也易發生,如鼻唇溝、頸、腋窩、腹股溝、臀溝與陰部等。其癢感多半沒有或輕微,且嬰兒多無全身症狀,能吃、能睡,神態安寧。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少有併發症,除非使用錯誤藥物治療,而造成刺激性接觸皮膚炎,或搔抓後有續發性的細菌或合併有念珠感染,尤其在腋窩、腹股溝與包尿布區等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另外,少數嬰兒會產生全身廣泛性的脂漏性皮膚炎,此時病程持續較久,且易有上述的感染合併症。

在治療方面,此疾病多半症狀輕微,一般而言,不治療也會自行慢慢痊癒,預後良好,且消失後不易再發。但小心地護理嬰兒的皮膚(如注意不要讓口水與吐出的乳汁長久性的黏附在兩側臉頰上,造成進一步的刺激性皮膚炎、續發性細菌與代珠菌等感染),以清水中加入少量中性肥皂清洗皮屑,並局部塗擦適當的嬰兒油或弱效副腎皮質類固醇藥膏,可使病情進步。若有併發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宜加入適當的抗生素或抗念珠菌的藥膏共同使用,飲食方面可補充維他命B。至於預防方面,本病病因多重複雜,故目前尚不知如何預防。

在自我照顧及保養方面,除了前述之護理方法,如避免局部刺激物,(如口水及乳汁)及簡易的患部清潔外,在日常洗澡時,尤其是洗頭,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患兒,可以在洗頭前半小時,用乳液濕潤有鱗屑和痂皮的部位,使其軟化易於脫落,姿勢上,以頭低斜向下,防止水流入眼睛。以手心掏水打濕頭髮,用少量洗髮精按摩起泡沫,可用柔軟的刷子來刷頭,而且要仔細刷頭,預防病情惡化,接著才是沖洗潤絲及擦乾。其他患部也同樣的方式處理,但若患部有裂傷及濕疹出現,就需要皮膚專科醫師的幫忙,來解決脂漏性皮膚炎的困擾。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