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夏日預防中暑,提高新陳代謝效果好!

王小姐是一位芳齡三十出頭的職業婦女,平常怕冷又怕熱,因此冬天總是手腳冰冷;夏天雖然很怕熱、口乾舌燥,但在室內空調中還是會手腳冰冷,而且常感覺頭昏、精神差、脖子硬、肩膀緊,食慾也不好,一副快要中暑的樣子;但身體檢查的結果除了血壓稍微偏低以外,並無其他異常發現。

去年夏天她開始聽從中醫師的建議,上班時間改喝溫熱開水,下班後減少吹冷氣的時間;同時改以飲用「生脈飲」即飲包來取代吃冰、喝冷飲的消暑方式;也不再以涼麵或壽司、飯糰來當午餐;晚餐後撥出二十分鐘時間作兩次「國民健康操」,去年冬天她發現,身體怕冷及手腳冰冷的程度改善了;而且一直到目前為止,今年夏天也不再像去年那麼容易感覺要中暑的樣子。

炎炎夏日除了要預防中暑之外,更積極的是要藉由夏季身體基礎代謝率升高的時候(中醫認為是體內陽氣轉盛),將循環不好(中醫稱為虛寒)或代謝低下(中醫稱為濕)的體質加以調理恢復,中醫稱此為「冬病夏治」,一般所知悉的三伏貼也是根據這個原理。

中醫理論認為長時間吹冷氣的「外寒」,與吃冰喝涼的「內寒」,都會造成身體的臟腑經絡閉塞不通,導致氣血循環變差,代謝功能失衡,藉由刮痧、拔罐、按摩推拿的方式固然可以疏通經絡氣血,但畢竟都是藉由他人之力相助,不如自己養成適當的飲食、起居與運動習慣來得有效而持久。

一般而言,游泳、跑步、打球、太極拳等均有幫助,而國民健康操是五、六、七年級生小學回憶的一部分,不花時間又不佔空間,且簡單的動作也能有中醫調整經絡的功效,例如「左右彎體」可以伸展身體側面的少陽經脈,「前後彎體」可以伸展身體前後的任督二脈、「轉體運動」可以伸展腰部的帶脈等,運動後全身發熱即是「袪寒」,運動後流汗即是「去濕」;經絡暢通,氣血平和即是「補虛」,自然不再容易怕冷怕熱。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黃伯瑜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