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院內感染頭號殺手『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倍增!

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組與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及農委會動植防檢局於6月9日在國衛院竹南院區共同舉辦一場『台灣醫院及社區微生物抗藥性研討會』,此研討會是國衛院臨床研究組微生物諮詢實驗室﹝Microbial Infections Reference Laboratory,MIRL﹞每兩年舉辦一次之會議,MIRL之主要任務為微生物抗藥性監測及抗藥菌分子流行病學與抗藥機轉研究,以便協助推動國內抗生素之適當使用及控制抗藥菌之擴展,今年再擴大與疾病管制局及防檢局共同舉辦,希望大家能得出共識,研擬出好的對策。

本次國衛院發表的2006年第五期「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TSAR V)顯示,醫院院內感染的頭號殺手,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俗稱AB菌﹞,其對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比率已大幅提昇,碳青黴烯類為治療AB菌感染的主要後線抗生素,TSAR V的資料顯示,對碳青黴烯類具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簡稱CRAB﹞,由2002年佔鮑氏不動桿菌之低於3%,於2004年已增加至約16%,2006年更增加至約32%,而這些CRAB雖大多來自住院﹝包含院內感染﹞病人菌株,但也可從門診病人菌株中找到,問題日益嚴重。

AB菌主要經由接觸傳染,主要因住院病患長期臥床、使用呼吸器、免疫功能不佳等原因而受到感染,嚴重感染時會引起敗血症、肺炎,CRAB致死率相當高,病房內一但出現AB菌傳染便很難消滅,只能透過加強環境消毒、出入醫院的醫護人員及民眾勤洗手,及徹底隔離受感染病患等方式來預防。

本次偵測亦發現,常引起院內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各醫院內有很多已對甲氧苯青黴素(methicillin)具抗藥性,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國際間非常重視的「超級細菌」,不同菌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引起皮膚、傷口、骨髓炎、肺炎及菌血症等各種感染,通常寄宿於皮膚、鼻腔,伺機(如宿主免疫力低落)引發感染。

由於CRAB及MRSA皆具多重抗藥性﹝對不同種類抗生素都具抗性﹞,因此可導至治療失敗,住院日及醫療期增長,病情加重或死亡率增加等影響,而且CRAB及MRSA不只可生存於醫院環境,且可在病患不同部位移生或引起疾病並傳給其他病患,研討會中台大感染科張上淳主任報告對兩家醫院加護病房個案進行MRSA及CRAB帶菌者篩選及隔離之研究結果,指出許多個案於住進加護病房時已是MRSA帶菌者,顯示醫院即時偵測及採取感控措施之重要性,張主任的報告中亦指出,醫護人員未能確實遵循感控措施是加護病房院感未能有效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醫護人員注意。

抗生素之使用是造成抗藥菌產生之主要原因之一,而外科手術預防感染使用之抗生素是醫院抗生素之一主要使用群,高雄榮總醫院感染科陳垚生主任報告了其醫院近年來在外科手術預防術後傷口感染抗生素之適當使用,經由多年的策略性及計畫性教育與管制等介入措施後有顯著之成效;包括院內感染率降低,且每個月可以節省約參佰萬元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亦顯示抗生素正確及適當使用之推動是需要及可行的,在台灣健保遇到瓶頸的當兒,推動感控措施及抗生素的適當使用,不但可提昇病人的醫療品質,節省醫療支出,並可延緩抗藥性菌的產生,衛生署及健保局應大力推動抗生素之適當及正確使用方案。

本次研討會中,來自丹麥國家食品研究所的所長韋格納博士(Henrik C. Wegener)認為除MRSA可由人與動物或寵物間互傳外,一些細菌,如:人畜共通菌沙門氏桿菌,或不同細菌之抗藥基因,則可經由食物或動物傳給人,長庚大學邱政洵教授對沙門氏菌的研究也支持這個論點,因此研討會認為去控制一些人畜共通用的抗生素在農業上的使用,也是社區中防止抗藥菌產生的重要一環。

醫療機構及社區中抗生素之適當使用、採取適當介入措施及遵循感控措施,如:醫療人員及民眾勤洗手、需要時帶口罩等行為,都是防止抗藥菌擴展的重要途徑,各界都需要一起努力,以維護抗生素的療效。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