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家中長輩患了「失智症」該怎麼辦?

「失智症」,顧名思義,指的是「失去了智慧」。一般健康的人,隨著年紀增長,智慧經驗越來越豐富,怎麼反而年紀越大,卻失去了智慧呢?由此可見,「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乃是大腦產生病變所致。

廣義而言,「失智症」包含認知功能減退和行為舉止的異常,這樣的變化,往往是逐漸發生、緩慢進行的,也因此常被誤解成「老化」,待就醫時,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療效也打了折扣。因此早期就醫、早期診斷,對「失智症」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麼是「大腦認知功能減退」呢?以「阿茲海默氏症」為例,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便是「記憶障礙」。家人講過的話、最近發生的事,很容易就「忘記」,反覆問家人同樣的事情,形成「新的記憶」的能力受到損害,甚至可能重複做已經做過的事。例如明明約好明天去朋友家走走,到了明天卻完全記不得這件事;東西放在什麼地方,怎麼也想不起來,時常找不到身份證、鑰匙、健保卡,硬說是被別人拿走了;「記」不得是否洗過澡,又再洗一次、不曉得究竟吃過晚餐沒,又吃一頓。但是對於過去久遠的記憶,卻還很清楚,有一句話形容地很貼切,「隨講隨忘記,每講都講過去」,指的就是「阿茲海默氏症」典型的表現。最嚴重時,患者記憶幾乎完全破壞,更是到只有活在當下的地步,非常可憐。早期治療,可以維持良好「記憶力」更長時間,增進生活功能,對患者或家屬而言,是相當有意義的!

聰明的讀者們可能想到,我有時也忘東忘西,找不到錢包、雨傘,是否我也罹患了「阿茲海默氏症」?一般人確實可能偶爾忘記事情,比如開會時間、朋友電話等,但過一會兒或經旁人提醒,就會再想起來。「阿茲海默氏症」病患對事情的記憶力很短,短時間內就會將剛才所發生的事遺忘,忘記的頻率較高,且無法經由提醒想起來。「失智症」患者的大腦認知功能減退,是逐步形成、持續進行的,在診斷時,必須與原本的認知功能做比較,確有減損而不同,並造成日常生活功能障礙,才符合「失智症」的定義,有時候旁人更容易及早發現呢!

除了「記憶力」以外,「大腦認知功能」還包括「注意力」、「定向力」、「判斷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抽象思考力」等,在不同的「失智症」診斷,各有不同的表現。在這裡特別要提醒一點,「失智症」指的是一大類疾病,包含很多不同原因所導致的大腦功能減退,除了臨床最常見的「阿茲海默氏症」以外,尚有「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頁顳頁失智症」、「水腦症」、「維他命B12缺乏」、「血管性失智症」等,每一種疾病都有其複雜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透過神經科專科醫師做正確的診斷、配合其他相關的專業人員,才能提供患者最佳的照顧和醫療。

曾有一位六十八歲病患,因為兩、三年來,記憶力明顯減退,被帶來門診就醫。根據家屬的觀察,這位婆婆很容易找不到東西,有時連找不到的是什麼東西也記不得;從前很擅長烹飪,這陣子卻老是忘了加調味料,有一次忘記已經加過鹽巴,又再加一次,弄得家人不敢再讓她下廚。除此之外,她最近幾個月「看」到牆壁、天花板上,出現無中生有的動物、已逝世家人的面孔,讓同住的兒子、媳婦感到非常擔心。經過正確的診斷,原來婆婆出現了「失智症」患者容易合併的「行為與心理症狀」,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不但「幻覺」消失,整個人也變得比較有精神,媳婦說連「記憶力」都似乎不可思議地進步了,家人都感到很寬慰,有更多的時間,好好與婆婆相處。

所謂的「行為與心理症狀」,指的是「失智症」患者在「行為舉止」方面異常的表現,包括憂鬱與焦慮症狀、個性改變、沈默寡言、 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力、衣衫不整、行為語言粗暴、舉止下流、不適切的性行為、妄想、視幻覺、聽幻覺、睡眠週期混亂、整夜焦躁不安、四處徘徊、遊走、譫妄、激動暴力、謾罵、打人、咬人等,非常困擾,也往往導致家屬必須將病人轉介到護理之家。這些症狀,透過藥物、環境改善或其他職能治療,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忙,因此「失智症」患者出現「行為與心理症狀」時,千萬不要沮喪,積極就醫,仍然可以給患者及家屬一個重新擁有較佳生活品質的機會。

如何預防「失智症」?多動腦、規律運動、低卡低脂,高抗氧化飲食,有早期的功效。家中有長輩,注意「失智症十大警訊」- 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減退,時間、地點及人物的混淆,語言障礙、溝通困難,無法作日常生活工作,不了解抽象思考,常把東西放錯位置,個性改變,活動力喪失,心情時好時壞、妄想。若有需要,隨時就醫,「失智症」不會是絕症!


新聞資料來源:柳營奇美醫院
本文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林書漢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