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吃飯也是一種幸福,頭頸部腫瘤術後找回春天

六十七歲的陳先生在接受「頭頸部腫瘤切除術」後,接著利用放射線治療,殺死可能轉移的癌細胞,但經過放射線治療後,陳先生發現他的口腔無法張開,牙關緊閉、下頜骨流膿,且無法張口進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張家寧醫師指出,一般頭頸部惡性腫瘤切除併自由腓骨顯微手術,口部、下顎骨的重建,其較次要的併發症率為30%。其中,多數是咬合不良,並造成不協調的牙床弧度無法做成人工植牙。若後續之療程又需放射線治療,常常會產生 「 頜骨放射性骨壞死﹝Radiation osteonecrosis , RON﹞」,它是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後常見的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放射線骨壞死」常造成患者的下頜骨缺損,無法自由地控制嘴巴,導致無法明確地發音及進食,是頭頸部腫瘤患者心中另一種「痛」。它會 導致頭疼、 TMJ 痛苦的嚴重咬合不良、不對稱面孔、上下牙床不對位無法進一步施做人工植牙。

自 70 年代起,曾有國內外的醫療文獻報導:對於早期發現,病情較輕微的患者使用高壓氧﹝hyperbaric oxygen ,HBO﹞來輔助,再加以適當的手術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但是對於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如何在﹝一﹞徹底治療,避免腫瘤復發。﹝二﹞減少治療過程及次數,減低患者所需承受的痛苦。﹝三﹞讓患者在接受治療後,仍能維持日常生活的所需的一切生理機能, 則是醫師心中極具挑戰性的大難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張家寧醫師表示,對於情況較複雜的頭頸部腫瘤切除後重建案例,會利用「影像模擬導航系統﹝The image-guided Navigation System, IGNS﹞」,可以讓患者在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前,讓醫師以 3D-CT 檢查的原始數據,以電腦來模擬患者目前三度空間的情況,並依此結果在顯微手術前,量身訂做一個合適的樣板,來減少施行「植牙前重建手術」時所花的時間,增加手術的準確性,且降低併發症的產生率。術後,患者陳先生不但傷口癒合完全,且可以自行張口進食。在經歷這一場病痛後,他表示原來可以自行張口吃飯,也是一種平凡的幸福。


新聞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本文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張家寧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