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壓力大及飲食不當讓你時常胃痛?

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因為長期壓力大及飲食不當,使得胃痛成為常見的症狀。人們普遍將肚臍以上的上腹部疼痛視為胃痛,並視為一時的消化不良。因為胃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大,往往忍過就算了,或選擇吃胃散、胃乳,暫時平息胃痛後,就會忘了這回事。

但胃痛只是一種症狀,可能造成胃痛的疾病有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是胃癌等胃部病變;另外,由於器官位置相近,上腹部疼痛也有可能是胰臟、膽、肝臟發生問題所導致,嚴重者不僅需要開刀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若胃痛持續一週以上,或反覆發作,或突然發生且疼痛劇烈,最好前往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確認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徹底消除病根。

中醫所指的胃痛,即上腹部靠近心窩處的胃脘部疼痛,在靠近劍突下方的位置。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功能不良等,這些疾病都會造成胃痛。此外,如本身腸胃功能差,加上緊張、吃飯太快,感冒、細菌病毒感染等,也有可能造成胃部局部發炎而形成胃痛。

在中醫看來,外邪犯胃、飲食傷胃、脾虛、胃氣鬱滯不通、胃失和降,或情志不暢導致肝氣鬱滯等都會引發胃痛問題。外邪犯胃主要是寒熱的問題;飲食傷胃則可能是一下子吃太多,或吃到會刺激胃黏膜的食物,而導致胃部發炎。

胃失和降則是脾胃協調性不好,也就是整個消化系統失調。中醫認為脾胃是一體的,胃主降,胃氣若不降,就會呃逆或嘔吐;脾主升,脾氣若不升就會腹瀉,然後消化不良。而胃失和降的情況,就是胃氣不降,導致胃的賁門不暢,讓食物無法通過而導致胃脹,進而造成胃痛。

在治療方面,若寒邪侵犯胃部,會選用溫胃散寒的湯方,如用高梁薑、香附、吳茱萸等,加一點木香行氣。若是飲食傷胃導致消化不良,就會用消導法,使用幫助消化的藥物,予以通降導滯,如保和丸。肝氣犯胃則容易腹瀉腹脹,胃酸過多,可用柴胡疏肝散疏散肝氣的鬱滯,肝氣調達,氣機舒暢,腹痛嘔酸的情形就會改善。熱邪犯胃,常合併有嘔酸吐酸的症狀,可用養陰清熱的方法,如沙參、白芍、麥門冬等有滋陰清熱作用,加上浙貝母可吸附胃酸,緩解胃痛。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天明內湖中醫診所 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