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銀髮族的痛--淺談「退化性關節炎」

近日來氣溫逐漸下降,秋意漸濃,門診中上了年紀的關節疼痛病人漸多,其中很多都是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所致。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緩慢發生、逐漸累積的疾病,是銀髮族常見的疾病之一,與老化、基因、關節受傷、體質、肥胖、工作過度有關;人體關節結構中,除了關節兩端的骨頭、及關節旁的肌腱、韌帶等組織外,還有軟骨及關節液─提供關節潤滑及像海綿般吸收關節活動時的壓力、減少關節磨損、讓關節可以順利活動;若軟骨磨損、關節液分泌不足、骨頭暴露時,關節在活動時就容易引起疼痛。隨著經年累月的使用(不管是單純老化或工作過度),關節都容易出現上述的關節變化,早期可能只有在關節活動時才出現疼痛,隨著病情惡化可能出現持續性疼痛、關節僵硬、甚至關節無法活動,一般好發於膝關節、髖關節等承載體重的大關節,因此可能無法行走、甚至關節變形等。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現在腰椎、頸椎、手部指間關節等。

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理學檢查,通常可發現有關節喀響聲(crepitatus),關節僵硬或變形,急性發炎時,可能出現關節浮腫、局部關節發熱、、等現象;放射線檢查時,可見關節面磨損、關節腔及軟骨位置變狹窄、出現所謂骨刺,甚至關節變形等-常見如O型腿變形。若發生在脊椎,則可能腰酸背痛、甚至壓迫神經根、出現嚴重的輻射性神經痛、甚至下肢無力的現象。

目前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及預防方法:

1. 藥物部份:可給予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包括對胃腸刺激較少的COX2藥物。多補充葡萄糖胺(Glucosamine)-營養關節膠質的物質。若關節磨損嚴重,可考慮關節局部注射玻尿酸-關節潤滑的潤滑劑,但缺點是較昂貴,療效非永久。

2. 復健治療:物理治療包括適度熱療,如水療、臘療、紅外線、短波等,改善關節發炎及僵硬的情況,電療(干擾波、磁波)改善疼痛及關節浮腫。疼痛改善後,適度關節運動及肌力訓練。若發生在脊椎,則可能需脊椎牽引。少數急性發炎期,則須以冰敷治療。若發生在手部關節,可由職能治療師製作手部副木,防止關節變形。

3. 一旦保守治療無效,需考慮關節鏡、置換人工關節、等手術治療。

4. 平日就應做好關節的保養,譬如適當和緩的運動可增加肌肉支撐力;適度地補充葡萄糖胺;此外適當的輔助工具,例如護膝、手杖等都可藉以減輕膝、髖關節負荷,膝部疼痛時應避免過多載重運動、如跑步、登山、久跪或蹲踞、上下樓梯等;注意適當坐姿、背部支撐及工作姿勢、減緩脊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注意關節保暖,減少關節局部循環不良引起的疼痛。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
本文作者: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 陳巧萍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