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最常見關節疾病,惱人的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關節疾病,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原因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次發性關節炎,因為受傷(例如膝關節骨折、半月板破裂、十字韌帶斷掉等)、遺傳疾病、代謝性疾病、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軟骨下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感染而引起關節軟骨破壞,引起退化性關節炎。另一則是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在諸多原因中,以老化及肥胖最重要。

林奶奶,69歲已退休,常抱怨膝關節疼痛,久站及久走後加重,晨起後膝關節僵硬,但活動之後僵硬感減輕,上下樓時無力且疼痛感加重。西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服西藥後疼痛稍改善,但不想長期服西藥,故來求診。經3次針灸療程加上袪風除濕、益氣養血藥物治療後,疼痛有明顯改善,上下樓時無力感減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洪偉育說,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在長期承受重力及運動下,關節表面軟骨失去彈性,使軟骨下方骨頭受力增加。因為磨損,造成軟骨厚度減少,關節間隙變得狹窄。

因此,行走或運動時,產生力量直接作用到軟骨下方骨頭,使之變性、硬化、壞死。受到影響主要是負載全身重量關節,包括膝關節、髖關節、頸椎、腰薦椎和腳部。其他一些常見受影響關節還包括手部指間關節。

洪偉育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在中醫理論中屬“骨痹”、“筋痹”、“脈痹”範疇。《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 行步不正。」。其臨床表現為關節部位腫大、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素問˙痹論》“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 ”老年人肝腎虧虛,氣血虛衰,導致關節筋脈失養,正氣虛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進而引起風寒濕邪侵犯關節,使氣血阻滯不通而疼痛,日久影響關節正常功能。治療應以祛除關節邪氣,改善關節組織氣血運行狀態為主。

他還說,除了藥物治療外,配合針刺膝眼、陽陵泉、絕骨、陰陵泉、血海、梁丘等穴,更可達到相輔相成作用,此外病患應注意患部關節保暖、維持理想體重、適度且規律運動(走路、水中行走、游泳、騎自行車以不痛為原則)、輔具使用、鍛鍊關節處肌肉(例如股四頭肌,以維持關節柔軟度,增進肌肉力量與協調控制,愈強壯愈能吸收膝關節撞擊力道,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達到保護關節的目的)。

洪偉育提醒民眾,切忌病急亂投醫,很多病人服用摻有類固醇秘方,疼痛暫時得到舒解,卻造成月亮臉、下肢水腫、高血壓、腎功能受損等類固醇副作用。一旦膝痛再發,反而變得比原先更劇烈。

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是一種長期抗戰治療計劃,患者要先接受這個事實,配合醫師治療,才能讓病情不一直惡化,並過著愉快又有品質老年生活。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洪偉育中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