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量身規劃「運動處方籤」,輕鬆健身邁向前

運動有益健康!肺病患者適度運動,其實可促進新陳代謝,有助身體早日康復;但是,運動量該如何拿捏,才不會適得其反?依據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準則,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團隊特別為最需要運動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患,設計了一套「整合型運動心肺功能檢查」,藉此為病患量身規劃專屬「運動處方籤」,依照個人的體適能安排適合的運動量,有效又安全。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為呼吸道發炎與阻塞引起,常併發呼吸道黏膜水腫、支氣管或肺泡遭破壞,阻礙氣流通暢,無法順利呼吸。這樣的病症相當複雜,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持續惡化,他們容易產生感染細菌或病毒,或氣溫出現劇烈變化易有呼吸困難等嚴重併發症,臨床上常有急性發作死亡案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曾估計,全世界患者約多達6億人;而我國的十大死因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則居第七位。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為呼吸道阻塞,感覺喘卻吸不到空氣的恐懼感很深,所以只要一有喘的現象,就不敢動也不願意動。久而久之,肢體肌肉與呼吸肌肉會萎縮無力,而且一活動就產生心跳加快、缺氧問題,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沒有這樣疾病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吃飯喘、睡覺喘、走路喘,就連洗澡、如廁、換衣服等再平常不過的事,都會喘得不由自己。

其實肺病病患更需要動起來,因為運動會讓全身肌肉功能有效率,也會改善呼吸肌肉並增進呼吸的效率,因此避免呼吸急促的情形;台北慈濟醫院為幫助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於去年九月開始規劃「量身訂作的胸腔復原運動」,利用整合型運動心肺功能檢查,對於病患的體適能與心肺功能更加了解,再依此設計適合每個人的運動處方,並教患者運動方式、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如何調節呼吸、用藥技巧等全面性的衛教指導,讓他們的病情能夠好轉,生活品質提昇。

台北慈濟醫院於27日召開的記者會,胸腔內科醫療團隊將透過幾個臨床案例,分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何藉著專屬個人的「運動處方籤」,將自己的體適能透明化,了解自己運動量的極限,避免運動帶來的危險性,又可掌握最佳的運動效果。

台北慈院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患,除了會先讓胸腔內科醫師看診、接受藥物治療外,同時會協助患者做運動心肺功能的檢查。受測者一邊在腳踏車機上騎一段時間,一邊利用儀器偵測呼吸、二氧化碳、心跳脈搏、動脈氧濃度等數據,全程皆有專業的技術員在旁陪伴,觀察患者情形後記錄,醫師則可根據結果,分析患者在運動過程裡心肺功能指數的狀態和變化,以給予妥當的運動建議。

這項「運動治療」採漸進式的增加強度,從沒有阻力的空踩到慢慢增加阻力至最大運動量,整個過程約需50分鐘,藍冑進醫師會根據運動心肺功能檢查產出的氧氣的消耗量與其他參數,判斷病患體適能與心肺狀況,透過此檢查,便可依據病患的心肺功能與體適能情況,安排適當的運動強度和時間,既有效率又安全的運動訓練,讓運動效果徹底發揮又不至於傷身,達到最佳的訓練目標。

專屬的運動處方籤出來後,會有為期三個月的課程,患者每個禮拜來醫院兩次,讓技術員依照藍冑進醫師開立的運動處方,指導患者踩腳踏車,並設定一個運動量目標,如果患者運動到中途感到吃力,醫師會將訓練強度放低,反之亦然,如此一來,患者就不會有運動超量或不足的問題了。在三個月的訓練課程結束後,大部分的患者的最大運動量、最大氧氣消耗量、呼吸參數、呼吸症狀等數值多有改善。在醫院訓練的運動訓練後,醫師與技術員也會給予適當的建議,讓病患往後可按照醫師和技術員的教導,自行在家持續運動。醫師也會定期請病患回醫院接受運動心肺功能檢查,以了解返家之後的時間裡,病患體適能是否有退步的狀況。

一位69歲的張伯伯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他曾有嚴重的肺積水,整條腿也都有水腫狀況,家住三樓的他,光爬一層樓就要休息好久,更別想要到處走走了。去年三月,張伯伯更因呼吸困難被送進醫院加護病房插管急救,所幸兩個星期後病情穩定下來,轉往普通病房。鬼門關前走一遭,張伯伯才正視起自己的問題。他先在別家醫院做一般復健,但常常因為呼吸困能與心跳不穩定,而使復健強度不敢太高、復健時間不敢太久,結果效果差強人意;聽說台北慈院應用了運動心肺功能檢查為每位病患作量身訂做的運動處方後,他立刻前來,也成了第一位患者。目前,張伯伯早已完成三個月的課程,但他還是捨不得「畢業」,依然每個星期都來運動,他笑著表示,適合自己程度的復原運動讓他明顯感覺身體變好,不會再像從前一樣一動就喘不停,現在上三樓也很輕鬆,還常參加大小活動,生活又變得多采多姿了。

胸腔內科藍冑進醫師表示,這項檢查可以讓有醫師與的患者,能更清楚身體的情況,尤其是更了解運動當中的心肺功能的情況。很多胸腔疾病的患者,像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塵肺症、氣喘的病患最適合前來,這一類的患者,他們往往用了大部分的藥物治療,但對於一動就喘的症狀卻沒有改善很多,這時候就需要做運動治療,加強呼吸與肌肉的訓練,運動喘的情形將會有所改善。


新聞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本文作者: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