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腦麻青年李文義樂志工付出,重新找回人生光明

「他要照顧別人?不要讓人家照顧他就好了。」一年多前受託帶腦性麻痺青年李文義到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的慈濟師兄賴松勇,在剛見到他時,心中浮起這樣的想法。不過李文義的表現令人激賞,在大林慈濟醫院當醫療志工的他如魚得水。即使行動不便、說話不清楚,李文義在當志工的過程中,找回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也找到了第二個家。

40歲的李文義,是屏東萬巒人,由於出生時難產導致腦性麻痺,右手右腳不靈活,說話也不太清楚,雖然有高職電子科畢業的學歷,卻沒辦法在一般公司找到工作,平時以賣刮刮樂彩券維生。幾年前由於婚姻失敗,讓李文義自卑、自怨,封閉自我。在父母親的請託下,屏東當地的慈濟人伸出援手,將李文義帶進慈濟的世界中。

96年7月,李文義加入慈濟會員,不久後就開始到隔壁潮州鎮的環保站做環保回收,每週三、六下午騎半個小時的腳踏車過去,可以一做一個下午。去年1月,李文義第一次跟著賴松勇師兄來到大林慈院當醫療志工,由於行動較不便,且和人溝通較有困難,因此便被分配到比較不需與人互動的病歷室,協助到各診間收送病歷。在賴松勇師兄的陪伴下,李文義很快地融入適應,那次的經驗,讓阿義愛上了當志工,回屏東後頻頻詢問何時還要再來?今年1月起,李文義已經一連三個月回到大林當一週的志工,每天笑臉迎人,和原本悶在家裡的時候簡直是判若兩人。

賴松勇說,阿義在病歷室當志工,師兄姊和同仁都會照顧他,他自己也很樂觀開朗,「很會和人家結好緣」,一有病歷需要送,就自告奮勇舉手說「我要去」。雖然說話不太清楚,初見面的人有時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不過李文義的笑臉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讓人忘了他身體的不便,在醫院裡交了不少新朋友。

從地下一樓的病歷室送病歷到一樓門診時,李文義常一階一階地爬樓梯上下樓,雖然行動不如一般人俐落,多花一點時間,一樣可以完成任務。賴松勇說,李文義的表現「太棒了」。一般人看到李文義的情況,很容易像他一樣預設立場,會遲疑、害怕,不敢接近,其實只要給他機會,他還是可以發揮一份良能。幾次下來,阿義成長很多,心胸也開了,相信他的父母也會很高興看到阿義的改變。

「想幫人服務,想要學習。」是李文義當初答應來當志工的原因。當志工讓他很歡喜,一點也不覺得累。現在的李文義不再因身體的缺陷而自卑,和醫院的志工、同仁彼此相處宛如家人,讓他開心地說「大林是我第二個家!」


新聞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院區
本文作者: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院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