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藥師說藥:認識中藥副作用

收載於中國文獻典籍並依中醫藥理論使用之藥物稱之為「中藥」;而「西藥」為依據西方近代藥理學理論應用於治療者。中藥來自天然物,取自於大自然,包括植物、動物與礦物性藥材,絕大部份內含多種成份物質;西藥為來自天然抽取物、以天然抽取物為原料而再加以化學結構上之修改合成、或純粹以化學物質合成之化合物,大部份藥物都只含單一特定的有效藥理作用成份。

中藥比較溫和?

「西藥都是化學合成的藥,它比較會有可怕的副作用;中藥都比較溫和,比較不傷身。」有些民眾,尤其是年齡比較大的民眾常常有這樣子的不正確觀念。只要是藥,就有可能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副作用)。中藥也是屬於藥品,除了主要的藥效成份就可能產生副作用。藥物本身可能還含有其他芳香油、皂?、脂肪酸、單寧酸等等物質之複雜成份。根據這些成份的含量多寡以及作用機制不同,在人體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藥理反應。例如生烏頭、生附子可能會引起噁心、抽筋、心律不整甚至心跳停止;過量的當歸可能會引起軟便甚至腹瀉;甘草使用過量,可能會引進水腫;有人吃含肉桂的成份可能會流鼻血等等,根據這些藥物反應的例子便顯示既是中藥,若未能適當、適量地使用的話,仍然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

中藥毒性與副作用的來源通常包括有:

(1)藥物本身藥物本身即有毒性,例如川烏、草烏,它們做為內服用藥時,則必須經過適當的炮製過程,而且有使用劑量上的限制,若是生品則只能外用,不可內服使用。

(2)藥物劑量因素使用太少劑量的藥物,並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過量的藥物,又容易造成中毒反應。以細辛來舉例,本草綱目記載不可使用超過一錢,否則容易產生它的中毒反應。

(3)給藥途徑或使用方法不當標示不清或使用者未詳讀使用說明時,就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藥物反應,例如把外用的藥劑用來口服。

(4)藥物炮製處理不當或不足一些本身既具有毒性藥物若未經過適當炮製來去毒或減毒,則發生毒性反應的機會當然就會大大地增加。例如烏頭以及一些礦物類的中藥等。

(5)藥物併用不當而造成交互作用同時併用相同療效或者互相加強療效的藥物,當然可能會使發生不良反應機率大為提昇。

(6)藥物的誤用因為同名異物或是外觀長相類似而造成誤用。例如把曼陀羅花當成曇花來泡茶、將含馬兜鈴酸的廣防己替換粉防己來使用、將乾燥的樹薯當成山藥來使用。

中藥藥物不良反應一般較常見於來源不明之違法使用添加西藥的中藥,例如添加皮質類固醇、消炎止痛劑、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鎮靜劑、治療感冒相關症狀成份等。另外,根據日本的臨床使用報告,若小柴胡湯使用於改善慢性肝炎或肝功能損害的患者時,發現他們發生間質性肺病變的比率較高。若再併用干擾素時,發生間質性肺病變的比率更是大為增加。有些可能會造成器官傷害的中藥有黃藥子、蒼耳子、蓖麻子、苦楝子、雷公藤等等,若不當使用,均可能對肝功\能產生不良的影響。目前已經證實含馬兜鈴酸成份的馬兜鈴科中藥可能會引起腎臟病變,甚至是嚴重腎衰竭,所以馬兜鈴、青木香、廣防己、關木通等中藥現在已經全面禁用。

在中醫師專業的診療以及處方下,一般來說,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是相當低的。但民眾若自行根據偏方或個人的使用經驗而購買中藥或採集青草藥來自行煎煮服用,其用量、藥物配伍、症狀與體質差異之間並未經中醫師辨證診療,更何況有些青草藥的來源正確與否及毒性極可能未加以確認,在這樣的狀況下便很容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甚至是嚴重的中毒反應。

中藥與西藥一樣,也是屬於藥品,仍是有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所以在有需要使用任何中藥時,最好還是先請教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的症狀與體質差異來調整使用藥物處方之用量與藥物配伍之後再使用,才是維護健康的上上之策。


新聞資料來源:台南市立醫院
本文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王重隆藥劑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