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治療胃食道逆流疾病 首重生活形態調整

在目前的生活環境下,胃食道逆流疾病在台灣地區的盛行率有愈來愈高的趨勢,雖然不像歐美的統計那麼高(約10∼20%),但也有報告指出將近10%的人可能都有相關症狀,而在胃腸科門診因此問題求診的人數也與日俱增。

此病症主要是因為胃內容物逆流至食道,使食道的黏膜受損而發生症狀,最典型的包括心口灼熱(俗稱火燒心)、嘔酸、胸口悶痛,也有一些非典型的症狀,例如:慢性咳嗽、氣喘、胸痛等,需要與心臟、肺部及咽喉等其他器官的疾病作鑑別診斷。

根據臺灣消化系醫學會關於胃食道逆流疾病診斷與治療共識,在診斷方面,主要有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尤其對於具有非典型症狀或是有所謂警告症狀(如年齡超過40歲、胃腸道出血、明顯體重減輕、吞嚥困難、貧血或消化道腫瘤家族史者),內視鏡檢查更應施行;另外有一部份的病人接受內視鏡檢查,在食道黏膜並無明顯異常但卻有典型症狀即所謂NERD(Non-Erosive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此類患者若要確定診斷則須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檢查,也有人主張先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類藥物(PPI)治療來確定診斷。

對於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治療,首先是生活形態的調整,譬如:避免菸、酒及不必要的止痛藥服用,飲食方面避免攝取油膩、刺激性食物及含咖啡因飲料,避免暴飲暴食、吃宵夜,或是睡眠時將枕頭稍微墊高等方式。

若經過上述調整仍成效不彰,則可以先採用一些中和胃酸,促腸胃蠕動藥物治療,如果症狀改善得仍然不明顯,通常下一步先建議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一方面可排除其他嚴重疾病,一方面則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治療,對於Erosive Esophageal(逆流性食道炎)患者而言,建議PPI治療約4∼8週之後可視病人症狀緩解程度,減半劑量、間斷性給藥、有症狀時服藥、或維持治療一段時間再停藥;對於NERD患者若經24小時食道酸鹼性檢查為陽性,同樣建議使用PPI藥物治療4∼8週後,視病人症狀嚴重度而決定持續的治療方式。

而一部分患者臨床上雖有類似胃食道逆流疾病症狀,但上消化道內視鏡及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均為陰性,甚至經過一小段時間PPI治療仍無反應,此類患者屬於所謂功能性心灼熱患者(Functional heartburn),其治療必須依每位病人臨床症狀做不同的個別化處裡,建議與消化系醫師諮商討論再做決定。
本文作者:李政祺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