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惱人的肩膀疼痛-談「五十」肩

一、 前言:
五十歲的王媽媽在來門診前兩個月突然發覺左邊肩膀活動時會隱隱作痛,原本以為只是拉傷而不以為意;久而久之,左肩開始有些不太靈活,平常要整理頭髮或穿外套時,肩膀一舉高就異常疼痛,甚至連晚上睡覺時翻身時也是痛得難以入眠。最後王媽媽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是得了「五十肩」。

二、 定義:
一般人常常聽到的「五十肩」或者是「冰凍肩」,其實是一種肩關節囊的疾病,稱作「粘黏性肩關節囊炎」。其發生的症狀,以肩膀疼痛為最主要也是最常見。不明原因引起的粘黏性肩關節囊炎,通常會出現幾個現象:一開始的「疼痛期(pain)」,約為幾個禮拜,之後隨著肩膀疼痛越來越厲害,患者便開始不去活動肩膀,漸漸地肩膀的活動範圍變小,也就是所謂的「關節僵硬期(stiffness)」;持續12至18個月之後,如果肩膀的疼痛慢慢地減輕,而肩膀的角度也因為患者開始持續地活動而漸漸恢復,最後就會進入「緩解期(thawing)」,症狀會開始減輕。雖然如此,仍然有約10%的患者會因為出現粘黏性肩關節囊炎,之後產生長期肩膀疼痛而且無法活動的後遺症。

三、 流行病學:
粘黏性肩關節囊炎在一般民眾的發生率約為2%,而其他因子如女性、年紀大於49歲、糖尿病、頸椎疾病等則較易發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發生率,更是一般人的五倍以上。而罹病的年紀則是以40至70歲之間的族群為最多。除此之外,患有粘黏性肩關節囊炎的病人,則另一側肩關節發生粘黏性肩關節囊炎的機率約為20至30%。

四、 致病原因:
此疾病真正的致病原因目前並不十分地清楚。雖然如此,我們仍可以發現到,病人的肩關節囊會有明顯滑液囊發炎的反應以及伴隨的關節囊纖維化現象。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將患者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原發性」也就是發生的原因不明;而另一種則為「次發性」,例如肩膀動過手術、肩膀長期不動、甲狀腺機能亢進、中風、心肌梗塞、自體免疫疾病、創傷等等的情況所引起。然而,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創傷後骨折、肩部肌腱炎、肩關節周圍旋轉肌袖斷裂、肩關節本身出現關節炎等等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情形,因此必須配合患者的病史以及臨床理學檢查來加以鑑別診斷。

五、 治療:
治療粘黏性肩關節囊炎的目標,就是減輕局部疼痛和改善肩膀的活動度。因此,臨床上我們會使用口服藥物或者注射藥物,甚至其他消除疼痛的方法例如高頻熱療技術、遠絡治療等方法來減輕患者疼痛並且同時接受積極性復健治療,就可以讓肩關節的活動度逐漸恢復。倘若這些非侵入性治療都無法改善,其他例如肩關節授動手術、經關節鏡肩關節囊鬆開手術及傳統肩關節囊鬆開手術等方法也可以避免發生長期肩膀疼痛、無法活動的後遺症。

六、 結語:
「預防重於治療」,除了平常可以適度做些肩關節運動之外,我們應避免因肩關節不當使力或者使用過度造成受傷,進而引起次發性的粘黏性肩關節囊炎。此外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儘早就醫,找出確定診斷,並且充分與醫師配合接受治療,相信就能遠離五十肩這個惱人的問題。


陳秋銘醫師簡介
現職:三軍總醫院附設基隆民眾診療處骨科、外科及高壓氧醫學科主治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三軍總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國軍金門醫院及衛生署立金門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本文作者:陳秋銘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