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代謝症候群

近年來由於科技及醫療的發達,以及生活型態之改變,國人飲食習慣日益西化,平常運動量減少,因此肥胖比例逐年上升,繼而造成一些慢性疾病的增加,進ㄧ步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相當的負擔。這些也被戲稱為文明病或帝王病。嚴格說來代謝症候群並不能是稱做是一種疾病,它被提出來的理由是為了提早去偵測到未來可能會變成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進而做好預防的工作。因為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以及人口老化的關係,代謝症候群亦有漸增的傾向,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有很多,比如基因遺傳、性別及年齡、不正常生活型態(不運動、飲食不正常及菸酒)、和肥胖等。國民健康局於民國96年在專家學者建議下,參酌我國國情,修定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其中包括5項危險因子,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簡言之,就是肥胖加上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

1.腰圍:男性大於或等於90公分;或女性大於或等於80公分。
2.血壓: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30mmHg;或舒張壓大於或等於85mmHg;或服用高血壓藥物中。
3.空腹血糖濃度:大於或等於100mg/dl;或使用降血糖藥物。
4.三酸甘油酯值:大於或等於150mg/dl。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低於40mg/dl或女性低於50mg/dl。

這群危險因子與台灣每年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和慢性腎臟疾病都有著密切的關聯。研究指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將來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那些沒有代謝症候群的2到4倍,而其相關死亡率也是以倍增計算。因此這幾年國民健康局在社區積極推動相關之預防工作。若已經符合代謝症候群的人,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較高;更應提高警覺,及早改變生活型態、加強運動,或遵循醫囑以藥物治療相關異常。

現代人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的上身呢?健康之生活型態(包括低油、低鹽、低鈉的均衡飲食以及戒菸),規則及適度之運動(國健局所推333原則:每星期至少3天運動、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以及運動時心跳130代謝症候群下)以保持理想之體重。平常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定期健康檢查,有問題迅速就醫來保持自己身體之健康。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 新陳代謝科 謝昌勳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